基于整合医学教学理念改革口腔组织病理学理论教学模式的初探
黏膜,发育,1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现状,2整合医学教学理念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3体会
黎明星,许妮妮,周艳平,文亦磊,黄 羽,何国珍*(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口腔专业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从普通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中的必修课,也是正确认识口腔各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掌握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从而为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打下基础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包括胚胎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三方面内容,其本身就是一门整合课程,原教材是按照胚胎学(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的发育)、组织学(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黏膜、唾液腺、颞下颌关节)和病理学(牙发育异常、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炎、牙周组织病、口腔黏膜病、颌骨疾病、颞下颌关节病、唾液腺疾病、口腔颌面部囊肿、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口腔黏膜上皮肿瘤和瘤样病变、口腔软组织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瘤样病变)的顺序进行编排和教学,其中很多内容有密切的相关性,如口腔黏膜发育、口腔黏膜正常组织结构、口腔黏膜疾病三部分内容就是从发育、出生后正常组织结构和疾病状态下的异常结构三个方面循序渐进的教学(含三门课程内容)。所谓整合医学即整体整合医学,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1]。基于该整合医学教学理念,笔者在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中实行模块教学,把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上不断进行调整和思考,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旨在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1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 笔者之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按胚胎学、组织学、病理学的顺序依次教学。此种教学模式有利有弊,优点是学生可以按照教材顺序学习,无需进行教材内容的重整,比较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缺点就是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和完整被打破,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也认识不到胚胎学和组织学知识与病理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教材的编写方式使前后相关知识点的安排脱节,容易造成当学习病理学知识的时候对第一篇正常组织结构特点相关知识的遗忘,也忽略了各章节的相互联系。同时在后面病理学章节中将所有的疾病放在一起讲述,种类繁杂,没有规律,造成学生对知识点极易混淆,导致厌学和疲惫的心态,思维方式固化,难以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