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爱,孩子受不起
家长的关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最好的养分。现在的孩子似乎什么都不缺,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关注,家长都充分给予了孩子。撇开每个家庭在物质水平上的差异,其实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心都是一样的,几乎每个爸爸妈妈都可以拍着胸膛说:我对孩子有200%的爱,没有比我更爱孩子的了!
但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孩子是不是需要这200%的爱?凡事要把握尺度,爱其实更需要尺度。过度的爱往往会演变成溺爱,即便这并不是我们的初衷。
过度的爱之一:事事代替
家长口头禅:“我来帮你。”
当孩子想使用剪刀时,做家长的往往会表现得异常担心,甚至立刻大声喝止孩子,生怕剪刀伤害了孩子;当孩子想要自己端水喝时,家长又担心水会洒到地板上,或者弄湿了孩子的衣服,赶紧帮孩子拿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在玩积木,大人看孩子怎么搭都搭不出形状来,情急之下,亲自动手,为孩子搭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孩子在专注地胡乱涂鸦,大人在旁边怎么看都看不懂孩子画的是什么,于是自告奋勇在孩子充满想象力的涂鸦上画了一只很像鸭子的鸭子……
, http://www.100md.com
2岁之后,孩子就可以使用安全剪刀进行简单的手工作业,大人要告诉孩子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然后在旁边观察孩子的使用过程,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就可以了。3岁以下的孩子虽然缺乏危险预知能力,但一旦由大人明确告知可能存在的危险,孩子还是会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的,不会置自己安危于不顾的。
孩子自理能力培养得怎么样,其实决定权就在我们大人手里。家长要乐于放手、敢于放手,舍眼前的小麻烦,顾今后的大利益,孩子自然会在大人的“放手”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喝水,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大小便,自己刷牙洗脸等。
日常生活中事事代替包办,容易束缚孩子能力的发展。当孩子“工作”(即游戏)时,大人的代替包办会让孩子思维固化,长期以来容易制约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过度的爱之二:事事关心
家长口头禅: “你在干吗呢?”
, http://www.100md.com
以我们家的事情为例,一天,果果在吃早饭,突然站起身来,向门口走去,奶奶忙问:“你干吗去呀?快回来吃饭。”果果没有理睬,站在门口左看右看。奶奶继续问他:“你在干什么呢?不吃饭啦?”果果转过身,对奶奶说:“我听见外面有摩托车的声音。”显然,他出于好奇,想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奇心被满足之后,自然回头继续吃饭。
还有一天,妈妈正给果果讲故事。奶奶端着洗脸水过来,对果果说:“快,快洗脸,不然水要凉了。”“我们在讲故事呢!讲完故事再洗。”果果反抗说。“洗完脸再讲故事。”但奶奶仍坚持自己的想法。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孩子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家长时时关注孩子,这的确是爱的体现,但不能过于关注,过于关注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唠叨,对于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往往事无巨细都要唠叨。举个例子,孩子吃饭时,你是否常常不自觉地提醒孩子多吃青菜、多吃鸡蛋、多吃鱼?孩子听到大人的重复唠叨,可能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激发逆反情绪。
, http://www.100md.com
大人的唠叨很容易干扰孩子的专注力。孩子在看书的时候,也许是到了该吃饭或洗漱的时间,大人不妨先给孩子提个醒,看完这本之后要吃饭(或者洗漱),让孩子心里有个准备,切不要立刻打断孩子。
对孩子的事情事事关心的大人不妨改变一下“关注的方式”,多听多看,少说慎说,多观察孩子正在干什么,多倾听孩子正在想什么,把关心和关注用在恰当的时机上,关注不能变成干扰,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过度的爱”之三:事事约束
家长口头禅:“不行的,不可以的!”
3岁的浩浩乐于助人,重点帮助对象就是奶奶。奶奶洗衣服,他要帮忙洗,可奶奶觉得洗衣服是大人的事,不要浩浩帮忙,其实她更担心洗衣水弄湿了浩浩的衣服。她总是会对浩浩说:“不许动衣服,水脏。”看到奶奶在厨房择菜,浩浩也想帮忙择,可奶奶更不愿让浩浩碰脏兮兮的菜,不仅把厨房弄得脏兮兮的,他自己手上衣服上也会沾满泥土,太脏了。于是奶奶赶紧制止:“不准碰菜,太脏了!”
, 百拇医药
孩子天生有强烈的探索欲,喜欢尝试新事物,大人不可用异样的眼光把这种尝试行为看作捣乱。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虽然看上去像游戏,但其实都是“学习”与“工作”。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既培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同时也发展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相反的,如果大人处处限制,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会变得自卑,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断能力与创造能力。其实,弄脏了衣服完全可以扔进洗衣机里洗一下,但束缚了孩子的行为,限制了孩子自主意识的发展,影响的将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小小建议】
调整爱的心态:爱的是孩子,还是自己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不能按我们的意愿成长,应顺应孩子的内心发展,启发与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孩子6岁后,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会慢慢减弱,到时候他的固定思维会告诉他自己:我不该这么做,我应该让爸妈高兴,我不能这么说话,我应该问妈妈怎么说才正确?天哪,到那时,你会觉得孩子怎么长不大?怎么事事依赖父母?怎么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其到那时再自责,不如现在就开始反思:孩子的问题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从自身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
, http://www.100md.com
教育孩子,先树立父母内心的自信
在学习育儿知识之前,请先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人又怎能教育出一个自信开朗的孩子?所以,教育孩子,父母的自信是找寻最佳育儿方法的前提,拥有了自信,才有勇气去学习,寻找到正确的育儿方法。
改变育儿方法,多学习育儿知识,提高育儿能力
现在网络发达,遇到育儿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寻找相关知识。但我们都要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性差异决定了同一个方法适合别的孩子,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孩子。还要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育儿能力。
事事学会反思,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反思自己的育儿方法,用智慧育儿
出现育儿困惑时,首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这样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突然想起一个可能跟这个话题关联不大的词——权威式教育,权威式教育绝不等同于粗暴式教育。权威式教育是定了规则,让孩子去遵守,而之后如果孩子做不到,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惩罚,但惩罚绝不是粗暴的打骂。说这些,是想告诉所有家长,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学会思考,学会甄别,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育儿方法,才会在分析思考中提高自身。
(摘自《为了孩子》), http://www.100md.com(朱婷)
但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孩子是不是需要这200%的爱?凡事要把握尺度,爱其实更需要尺度。过度的爱往往会演变成溺爱,即便这并不是我们的初衷。
过度的爱之一:事事代替
家长口头禅:“我来帮你。”
当孩子想使用剪刀时,做家长的往往会表现得异常担心,甚至立刻大声喝止孩子,生怕剪刀伤害了孩子;当孩子想要自己端水喝时,家长又担心水会洒到地板上,或者弄湿了孩子的衣服,赶紧帮孩子拿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在玩积木,大人看孩子怎么搭都搭不出形状来,情急之下,亲自动手,为孩子搭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孩子在专注地胡乱涂鸦,大人在旁边怎么看都看不懂孩子画的是什么,于是自告奋勇在孩子充满想象力的涂鸦上画了一只很像鸭子的鸭子……
, http://www.100md.com
2岁之后,孩子就可以使用安全剪刀进行简单的手工作业,大人要告诉孩子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然后在旁边观察孩子的使用过程,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就可以了。3岁以下的孩子虽然缺乏危险预知能力,但一旦由大人明确告知可能存在的危险,孩子还是会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的,不会置自己安危于不顾的。
孩子自理能力培养得怎么样,其实决定权就在我们大人手里。家长要乐于放手、敢于放手,舍眼前的小麻烦,顾今后的大利益,孩子自然会在大人的“放手”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喝水,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大小便,自己刷牙洗脸等。
日常生活中事事代替包办,容易束缚孩子能力的发展。当孩子“工作”(即游戏)时,大人的代替包办会让孩子思维固化,长期以来容易制约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过度的爱之二:事事关心
家长口头禅: “你在干吗呢?”
, http://www.100md.com
以我们家的事情为例,一天,果果在吃早饭,突然站起身来,向门口走去,奶奶忙问:“你干吗去呀?快回来吃饭。”果果没有理睬,站在门口左看右看。奶奶继续问他:“你在干什么呢?不吃饭啦?”果果转过身,对奶奶说:“我听见外面有摩托车的声音。”显然,他出于好奇,想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奇心被满足之后,自然回头继续吃饭。
还有一天,妈妈正给果果讲故事。奶奶端着洗脸水过来,对果果说:“快,快洗脸,不然水要凉了。”“我们在讲故事呢!讲完故事再洗。”果果反抗说。“洗完脸再讲故事。”但奶奶仍坚持自己的想法。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孩子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家长时时关注孩子,这的确是爱的体现,但不能过于关注,过于关注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唠叨,对于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往往事无巨细都要唠叨。举个例子,孩子吃饭时,你是否常常不自觉地提醒孩子多吃青菜、多吃鸡蛋、多吃鱼?孩子听到大人的重复唠叨,可能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激发逆反情绪。
, http://www.100md.com
大人的唠叨很容易干扰孩子的专注力。孩子在看书的时候,也许是到了该吃饭或洗漱的时间,大人不妨先给孩子提个醒,看完这本之后要吃饭(或者洗漱),让孩子心里有个准备,切不要立刻打断孩子。
对孩子的事情事事关心的大人不妨改变一下“关注的方式”,多听多看,少说慎说,多观察孩子正在干什么,多倾听孩子正在想什么,把关心和关注用在恰当的时机上,关注不能变成干扰,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过度的爱”之三:事事约束
家长口头禅:“不行的,不可以的!”
3岁的浩浩乐于助人,重点帮助对象就是奶奶。奶奶洗衣服,他要帮忙洗,可奶奶觉得洗衣服是大人的事,不要浩浩帮忙,其实她更担心洗衣水弄湿了浩浩的衣服。她总是会对浩浩说:“不许动衣服,水脏。”看到奶奶在厨房择菜,浩浩也想帮忙择,可奶奶更不愿让浩浩碰脏兮兮的菜,不仅把厨房弄得脏兮兮的,他自己手上衣服上也会沾满泥土,太脏了。于是奶奶赶紧制止:“不准碰菜,太脏了!”
, 百拇医药
孩子天生有强烈的探索欲,喜欢尝试新事物,大人不可用异样的眼光把这种尝试行为看作捣乱。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虽然看上去像游戏,但其实都是“学习”与“工作”。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既培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同时也发展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相反的,如果大人处处限制,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会变得自卑,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断能力与创造能力。其实,弄脏了衣服完全可以扔进洗衣机里洗一下,但束缚了孩子的行为,限制了孩子自主意识的发展,影响的将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小小建议】
调整爱的心态:爱的是孩子,还是自己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不能按我们的意愿成长,应顺应孩子的内心发展,启发与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孩子6岁后,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会慢慢减弱,到时候他的固定思维会告诉他自己:我不该这么做,我应该让爸妈高兴,我不能这么说话,我应该问妈妈怎么说才正确?天哪,到那时,你会觉得孩子怎么长不大?怎么事事依赖父母?怎么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其到那时再自责,不如现在就开始反思:孩子的问题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从自身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
, http://www.100md.com
教育孩子,先树立父母内心的自信
在学习育儿知识之前,请先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人又怎能教育出一个自信开朗的孩子?所以,教育孩子,父母的自信是找寻最佳育儿方法的前提,拥有了自信,才有勇气去学习,寻找到正确的育儿方法。
改变育儿方法,多学习育儿知识,提高育儿能力
现在网络发达,遇到育儿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寻找相关知识。但我们都要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性差异决定了同一个方法适合别的孩子,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孩子。还要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育儿能力。
事事学会反思,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反思自己的育儿方法,用智慧育儿
出现育儿困惑时,首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这样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突然想起一个可能跟这个话题关联不大的词——权威式教育,权威式教育绝不等同于粗暴式教育。权威式教育是定了规则,让孩子去遵守,而之后如果孩子做不到,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惩罚,但惩罚绝不是粗暴的打骂。说这些,是想告诉所有家长,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学会思考,学会甄别,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育儿方法,才会在分析思考中提高自身。
(摘自《为了孩子》), http://www.100md.com(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