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94370
给孩子相信的力量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7期
     你的孩子值得信任

    “儿子下半年就要离开我,到杭州上初中,他这么小就离家去住校,我怎么能放心?自从接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就着急得睡不好。”一位家长说。

    她的儿子今年读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很好,同时被金华和杭州的两所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录取。她希望孩子留在金华,这样周末回家方便,生活上家长也可以多给予照顾。但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坚持选择到杭州就读。于是,她就有了甜蜜的烦恼,既为孩子的优秀感到高兴,又担心孩子离开父母会吃不好、住不好,吃苦受委屈。

    “我该怎么调整自己?”这位家长问。

    “孩子选择就读离家更远的学校,说明他很自信。孩子成绩优秀,说明他的综合学习能力也很强,对他来说,学会生活自理应该也不会很难。家长可以在孩子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期间,好好锻炼他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也可以事先探讨一些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提出解决预案,事先有了心理准备,遇事才能不慌张。上了初中,若真有事情需要家长出面,现在交通、通讯都很方便,父母也可以及时帮助到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选择。回忆一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曾经担心的那些事情发生过吗?那些你相信孩子能做好的事情,孩子都做到了吗?”关心则乱,焦虑使得家长的思绪像一团乱麻,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就是帮她理清头绪。

    这位家长于是发现,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比她想象中要更独立、更能干,自己的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的。比如上小学二年级之前,孩子每天上学放学都是她接送,有一天,孩子提出要自己走路去上学,因为要过两条街,一路上有3个红绿灯,她不放心,也担心孩子在路上贪玩,曾经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直到他进校门。后来被孩子发现了,孩子很不高兴,说家长不相信他,她才不再跟踪,而之后孩子独自上学放学也一直很顺利。

    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回忆起来,即使有些事情因为缺乏经验做得不好,经过家长指点孩子也就明白了。慢慢地,这个家长放松下来,神情不再焦虑。

    给不给孩子手机

    “老师,你说,能让孩子玩手机吗?为了这个问题,孩子现在抵触情绪很大,这个学期成绩下降了不少。”一位家长问。

    这位家长的孩子读高一。上初中时,家长曾给孩子买过一个手机,每天放学后和周末的时候,孩子都会玩一会儿手机。“我们限定了他玩手机的时间。但他玩游戏很入迷,有时候吃饭时间到了,要喊很多次他才会停下来,周末有时候一玩就是半天。有一次他爸爸火起来,把手機砸了。本来答应他初中毕业后再给他买一个的,可是因为担心他玩手机入迷,到现在也没买,孩子说我们不讲信用。上高一之后,他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也下降了。”家长说。

    “孩子是有时候不能自控,还是一玩手机就失控,连作业也耽误了呢?孩子在家的时候,你们大人是不是也在玩手机呢?”咨询师问。

    这位家长回想起来,孩子只是有时候玩手机超时了。比如晚饭做好了,游戏还有一局没结束,就会拖延十几分钟,家长等他吃饭等得很着急。周末,看到孩子一个上午都在玩游戏,家长就会控制不住想发火。不过,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遵守承诺,把手机放客厅里,回自己的房间做作业。

    孩子一旦玩游戏超时,家长就发脾气,还不断催促。可孩子遵守时间,及时放下手机,家长却觉得理所应当。更多的时候,家长不许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捧着手机津津有味地看抖音短视频。很多家庭的情况都类似。

    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就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却不及时给予肯定。那么孩子对此就会感到委屈和愤怒,觉得大人只看到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有句话说得好:“你想对方有什么,就强调什么。你不想对方有什么,就不要强调什么。”对孩子来说,放学后玩一会手机也是放松心情、自我调节的方式,家长不妨在玩手机的时间管理上给孩子一点弹性。一旦孩子遵守承诺放下手机,可以马上给予表扬,强化他这一好的行为,孩子就有动力变得更自律、自控。手机的功能很多,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利用手机查资料、学习,而不仅仅是玩游戏。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面前,大人更要以身作则,不要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

    放松、放空、不放弃

    亲子沟通,态度第一,事情第二。家长的说话水平再高,说得再有道理,可是态度不好,孩子的接受通道关闭了,沟通仍然达不到效果。

    作为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表现出信任的态度。很多家长,除了学习,其他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看上去是疼爱孩子,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学习处理生活琐事的机会。又或者,对孩子的行为严格管控,一旦没达到家长的要求,就觉得孩子不自觉、不上进。这样做的结果是,家长不相信孩子能做好,孩子也就不相信自己能做好。

    其次,家长对孩子还要保持欣赏的态度。欣赏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孩子的努力被看见、被认可了,他的自信心就得到了强化。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家长要学会放松、放空、不放弃。所谓“放松”就是放下身段,放低姿态,做孩子的朋友。“放空”就是,少一些主观臆断,少给孩子贴标签,相信孩子也在努力想做得更好。“不放弃”就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需要大人给予具体指引的时候,家长能够积极回应,而不是指责。

    (摘自《金华日报》2018年5月2日) (邢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