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游戏成瘾为“精神病”需慎重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列为精神疾病,在其定义中,“游戏成瘾”的特征有“对游戏的自控力低下,愈发将游戏优先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之前,即便会有负面情况也依然会持续进行游戏或增加玩游戏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同时还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尽快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游戏成瘾”就是“精神病”?
在当前社会语境中,这个概念确实需要厘清。首先,许多公众提起“精神病”就觉得是如“精神分裂症”一样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然而在医学上,“精神病”涵盖的范围要更加宽泛得多,例如心理障碍等也是医学术语“精神疾病”中的一种。“游戏成瘾”多数情况下,反映的正是心理障碍问题,而绝非普通公众印象中严重的“精神病”。其次,这是一种规范的做法,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目的是避免对其产生判断误区和采取盲目、粗暴的治疗手段,从而使患者得到专业的治疗。再次,世界卫生组织对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也定得非常严苛,确诊患有“游戏成瘾”,一是要当事人行为后果相当严重,且已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造成了重大损害;二要看时间,至少需要连续12个月表现出成瘾特征才能确诊。
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游戏”尽管指的是网游、手机游戏等娱乐性游戏,但广义的“游戏”应该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英语单词“game”做名词用时就有运动、比赛、行业、猎物等义项。
为了预防青少年“游戏成瘾”,家长们可谓费尽周折。殊不知,适度的游戏不但可以减压,还可以让人格得到完全的尊重。游戏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来说,甚至能成为帮助其减压、人际交往、发泄和倾诉的治疗模型。
现实中,很多家长对孩子沉溺游戏苦无良策,只得病急乱投医,将孩子送进非法戒瘾机构。而这些非法机构不仅费用高昂,治疗方案也并不科学,甚至利用电击等非人方法戒瘾。其中虽有部分戒瘾成功者,但却是以身心严重受损为代价,还有更惨者被暴力致死。
预防青少年“游戏成瘾”,“教育游戏化,游戏教育化”无疑是上上之策。目前,有人主张“教育即游戏,游戏即教育”这一办学理念,还有人开启了游戏化教学模式,将枯燥的读书求知过程变得有趣、轻松、愉悦,不仅让孩子学了知识,还保护了孩子的健康,这种模式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对待“游戏成瘾”,将其列入“精神疾病”是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与其乱贴标签、乱医乱治,不如心理干预、春风化雨;与其医學治疗,不如情感疏导;与其在末端围追堵截,不如在前期因势利导。由此说来,教育教学中应该有最好的游戏。 (刘东风)
“游戏成瘾”就是“精神病”?
在当前社会语境中,这个概念确实需要厘清。首先,许多公众提起“精神病”就觉得是如“精神分裂症”一样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然而在医学上,“精神病”涵盖的范围要更加宽泛得多,例如心理障碍等也是医学术语“精神疾病”中的一种。“游戏成瘾”多数情况下,反映的正是心理障碍问题,而绝非普通公众印象中严重的“精神病”。其次,这是一种规范的做法,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目的是避免对其产生判断误区和采取盲目、粗暴的治疗手段,从而使患者得到专业的治疗。再次,世界卫生组织对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也定得非常严苛,确诊患有“游戏成瘾”,一是要当事人行为后果相当严重,且已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造成了重大损害;二要看时间,至少需要连续12个月表现出成瘾特征才能确诊。
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游戏”尽管指的是网游、手机游戏等娱乐性游戏,但广义的“游戏”应该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英语单词“game”做名词用时就有运动、比赛、行业、猎物等义项。
为了预防青少年“游戏成瘾”,家长们可谓费尽周折。殊不知,适度的游戏不但可以减压,还可以让人格得到完全的尊重。游戏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来说,甚至能成为帮助其减压、人际交往、发泄和倾诉的治疗模型。
现实中,很多家长对孩子沉溺游戏苦无良策,只得病急乱投医,将孩子送进非法戒瘾机构。而这些非法机构不仅费用高昂,治疗方案也并不科学,甚至利用电击等非人方法戒瘾。其中虽有部分戒瘾成功者,但却是以身心严重受损为代价,还有更惨者被暴力致死。
预防青少年“游戏成瘾”,“教育游戏化,游戏教育化”无疑是上上之策。目前,有人主张“教育即游戏,游戏即教育”这一办学理念,还有人开启了游戏化教学模式,将枯燥的读书求知过程变得有趣、轻松、愉悦,不仅让孩子学了知识,还保护了孩子的健康,这种模式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对待“游戏成瘾”,将其列入“精神疾病”是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与其乱贴标签、乱医乱治,不如心理干预、春风化雨;与其医學治疗,不如情感疏导;与其在末端围追堵截,不如在前期因势利导。由此说来,教育教学中应该有最好的游戏。 (刘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