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21年第11期
编号:431605
生活与课程之己见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0月28日 幸福家庭 2021年第11期
静电,摩擦,经验,课程源于生活,课程依托生活,课程归于生活
     李奕文

    秋日里的静电现象奇特又神秘,时而频繁出现,时而处处躲藏。幼儿对静电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长达月余的生活课程中,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生活、他人互动,开展深入的探索,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探究力等多种学习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本文从课程的缘起、课程实施的关注要点和生活课程的归途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和理解。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最好的课堂并不是在学校、在教室里,而是在校外、在生活里。”这次与静电的奇妙偶遇,就是幼儿与生活的一次亲密互动。在这段“慢课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猜想、尝试验证、记录分享,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秋日午后滑梯上频繁出现的静电成了班里的“大新闻”。这个奇妙的偶发事件引发了幼儿的高度关注,他们热烈地讨论、大胆地猜测,兴奋好奇的神情溢于言表。教师要及时洞察幼儿对静电的好奇和关注,把握住时机与幼儿展开讨论,了解幼儿关于静电的探索兴趣需要和现阶段的已有经验。这是课程的萌芽,是生活教育的起点。一、课程源于生活

    (一)课程的经验导向

    幼儿是生活的主人,他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就是教师课程实施的源头。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要求教师珍视生活的重要价值,建立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视角,关注幼儿对生活的了解。幼儿与静电的故事从一次奇妙的偶发事件开始,幼儿知道了什么是静电,但却不明白静电是从哪里来的?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经验,寻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明确教育的实施目标,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教师的洞察判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