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22年第7期
编号:441003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案例解析——以纪录片《小人国》为例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4日 幸福家庭 2022年第7期
棍子,佳佳,问题的提出,纪录片《小人国》中的片段解析,(一)片段一,(二)片段二,(三)片段三,(四)片段四,结论,(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教师的介入行为,(二)幼儿的个性特点影响教师的介入行为,(三)
     ■文/王学文

    同伴冲突是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幼儿处于社会性的萌芽阶段,开始喜欢和周围的同伴交流玩耍,具有较强的社交需求。但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与同伴产生矛盾或冲突。在介入同伴冲突时,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坚持正向引导,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选取《小人国》这部纪录片中的主角池亦洋为观察对象,他是父母和教师眼中的“问题孩子”,特别喜欢“威吓”其他幼儿。无论是玩游戏,还是正式上课,他都不遵守规则。但在园长的帮助下,池亦洋逐渐变得遵守规则、勇敢、正直。本文通过观察池亦洋对集体活动规则从认知到遵守的过程,探讨教师介入同伴冲突的方式,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二、纪录片《小人国》中的片段解析

    本文采用观察法,截取《小人国》纪录片中的四个片段,记录了池亦洋从不遵守集体规则到对集体规则有了初步认知,规则意识逐步建立,再到规则意识增强,遵守集体活动规则,并帮助其他幼儿解决游戏冲突,最终实现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介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笔者通过解析这四个片段,谈谈教师的介入方式。

    (一)片段一

    池亦洋和佳佳、陈炳栋一起在沙坑里玩,池亦洋在沙坑里画了一条线,不许别人进来。在教师的劝说下,池亦洋同意让其他小朋友进来玩。陈炳栋表示自己不想跟池亦洋玩,之后,池亦洋“霸占”了陈炳栋的棍子,陈炳栋请求带班的李老师帮他要回棍子,佳佳也想了很多办法,想要说服池亦洋把棍子还给陈炳栋,但池亦洋一直没有理睬李老师和佳佳,依旧自己玩自己的,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和想要动手的倾向。李老师把池亦洋拉住、抱紧,不让池亦洋动手。池亦洋很生气,并对李老师和周围的同伴动了手。最后,园长劝说池亦洋:“在这个世界上用暴力征服别人的人是没有出息的,我们不可以用暴力,相信你不会用暴力,你还是很愿意把棍子还给陈炳栋的,谢谢你。”听完园长的话,池亦洋把棍子还给了陈炳栋。

    在这个片段中,池亦洋拿走了陈炳栋的棍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