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幼儿园教师融合素养探究与培养路径——以T市为例
儿童,相关背景,(一)我国政策法规对融合教育的要求,(二)特殊儿童家庭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三)师资素养是融合教育实施质量的保障,探究方法,(一)文献法,(二)问卷法,(三)访谈法,研究现状与发现,(一)融
■文/熊瑛融合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体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赋能的高阶理念。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在西部地区还未真正有效实施,而师资是融合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从四个维度对西部地区T市幼儿园教师的融合素养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T市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增强教师开展融合教育能力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一、相关背景
(一)我国政策法规对融合教育的要求
“随班就读”概念首次出现在《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86年)中,是融合教育在我国实施的最初方式。《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进一步推动了融合教育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并要求“财政经费要倾斜支持接收残疾儿童的普通幼儿园”。
(二)特殊儿童家庭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从家庭发展观出发,大量数据表明,在学前阶段接受教育补偿的儿童,康复成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社会经济发展观出发,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教育补偿,可以减少未来社会的经济与精神负担,提升社会稳定性,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师资素养是融合教育实施质量的保障
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有利于融合教育政策的执行,研究表明,普通学校教职工对接纳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持有的消极态度是阻碍融合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普通学校教师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整体水平不高,这也是影响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探究方法
(一)文献法
笔者通过关键词精准查询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领域权威人士发表的论文及专著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本文中学前教育融合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四个维度。
1.专业态度指对融合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即认同感;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态度与行为,即公平公正与关心爱心。专业态度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前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