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童心 德育为先
丁飞亚《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基础性的特征,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增强学生的自主可控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由此可知,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健康成长,这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因此,构建“信息科技+德育”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螺旋式发展极具现实价值。笔者认为,小学“信息科技+德育”教学模式的落地需要从学科属性与育人价值等维度切入,教师应正视当前德育教学的现实困境,不断深化对德育的理解,探索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德育实践的途径与方法,从而真正凸显德育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价值,推动德育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信息科技+德育”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
(一)德育的内涵
德育是对塑造学生品质的活动的总称。狭义的德育特指道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品行;广义的德育除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思想品质等,是对心理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总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德育目标、德育活动、德育内容和德育评价有明确的要求,强调要注重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这为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德育实践指明了方向。
(二)“信息科技+德育”教学模式的时代意蕴
小学“信息科技+德育”教学模式属于学科德育的重要分支,是指教师依照个体品德形成规律与学科特征,深挖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借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数字素养。小学将道德实践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顺应了智能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在智能时代,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生活和工作技能,还要具备科学精神与科学伦理,增强自主可控意识。这意味着,小学“信息科技+
德育”不仅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依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