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落地生根
王容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其不但蕴含着民族精神与道德观念,还包含着审美与价值取向等,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基于此,幼儿园要加强民俗文化的应用,通过富有魅力的民俗文化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在体验与感受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本文分析了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民俗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让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落地生根的策略。
一、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民俗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问题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基础和重点,但当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挖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类型过于单一、民俗文化的开发流于表面、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民俗文化的应用与幼儿的生活处于割裂状态,这使得民俗文化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实际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同时,一些幼儿园对民俗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或者是民俗文化与课程活动的融合过于牵强,这阻碍了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实施泛化与孤立问题
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入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泛化,二是孤立。泛化的主要表现是生搬硬套,这不利于活动的开展,也会使民俗文化的融合达不到预期效果。以区域活动为例,在其中融入民俗文化可使活动更具特色,也能使幼儿在体验风土人情与本地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好发展,但当前民俗文化的渗透存在着跟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设置也出现了问题,从原来的多元化朝着单一化发展,这不利于区域活动功能与作用的发挥,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存在一定的孤立现象,部分幼儿园会专门组织民俗文化活动,将其与其他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等割裂开来。民俗文化活动与幼儿园课程活动未能做好融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