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理答行为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王琴所谓理答,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反馈和解答,它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表达、阅读和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理答行为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理答行为的误区及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理答行为的误区
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备课与教学中,主要关注课堂环节的设计和课堂问题的设置,其理答行为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一)理答行为忽视学生心理
理答是课堂中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环节,沟通的质量大多取决于教师的反馈。有效的理答行为,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但在实际课堂中,部分教师存在忽视学生心理的理答行为,他们一味追求学生答案的正确性,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容易降低学生举手作答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状态。
比如,教师在教授《狐假虎威》这一课时,他提出问题“大家从该寓言故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大部分学生的看法基本相同,他们给出的回答是“狐狸比较狡诈,老虎由于不小心被骗了”。教师准备作总结,结束这次互动。此时,一名学生主动站起来说出了不一样的想法:“我认为虽然老虎比较凶悍,但是狐狸面对老虎依然能够冷静思考,不惧怕它的高大,并且抓住了老虎的弱点。因此,在我看来,狐狸是勇敢而聪明的。”听完学生的想法后,教师停顿了一下,然后持否定態度回应道:“这位同学的言论有点奇怪,该不会是上了狐狸的当吧!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狐狸是狡诈的动物,连老虎都上了它的当,我们可不要上当哟。”之后,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