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作业,素养,探究
田晓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地理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化”。这为新时期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教师要提高对人地协调观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关键能力。
一、人地协调观的内涵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具体而言,人地协调观包括正确的发展观、环境观、人口观和资源观等内容,能够使学生明白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对人地关系形成更加准确的认识。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时,考虑到地理知识大多来源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概括和总结,教师要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类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地理学习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
二、信息化教学的独特优势
(一)整合优势教学资源
当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整合优势教学资源,采取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教学准备提供了极大便利,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推动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使他们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高阶的大脑思维,也是学生智力的一种体现。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而学生往往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学生能够在地理实践探究中逐渐形成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