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判断视域下开展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美术作品,纹样,赏析
周亮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新课标”)提出,“欣赏·评述”是美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欣赏·评述”这一学习活动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方式,促使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形成审美能力。艺术新课标还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感悟、讨论、比较等方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联系对称、重复、对比、变化等形式原理,欣赏、评述中外美术作品,并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赏析体会。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认识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积极心理
(一)融入自然生活,激活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设计美术欣赏课程时,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艺术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感知身边的美,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或者积极观察日常生活,发现美的事物,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让他们能够关注美,感受美。
在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探访自然的奇观”时,教师以“奇”为关键词,设计以下两个环节,串联起整个课堂,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第一个环节为“了解著名的自然奇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阅读课外书籍等方法,了解澳大利亚大堡礁、英国“巨人之路”海岸、珠穆朗玛峰等自然景观。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照片,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如有一名学生展示了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图片,说:“大堡礁有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珊瑚。我觉得它好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工笔画,给人细腻、唯美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第二个环节为“探访自己身边的奇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行动,走进公园或所在城市的自然景区,尝试用个性化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一切,挖掘值得一提的“奇特”风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摄影、制作工艺品等方式呈现自己发现的“奇景”,并表达自己的审美感悟。如有一名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展现了小区中的“枯荣树”:“这棵树的一半已经枯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