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点滴 浇灌“德育之花”
行为习惯,生活化,笔者
于晓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幼儿时期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会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道德感,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类问题,并对警察、消防员、医生等职业产生崇拜心理。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等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幼儿,将德育内容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德育生活化的意义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受年龄、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常常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获取知识和技能。幼儿年龄小,无法准确理解复杂事物和抽象概念,也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开展德育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贴近幼儿生活的元素,设计并开展活动,将德育生活化,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一)幼儿德育生活化是幼儿
园实现幼儿道德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幼儿时期,幼儿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或幼儿园里度过的,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幼儿行为习惯及道德的初步养成都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在幼儿园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大量的教学活动资源是由幼儿园统一安排的。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环节缺少对于德育内容的渗透,与幼儿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活动较少,将教育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忽略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学者提出,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另外,家园之间相互合作,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德育生活化是实现幼儿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德育生活化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学前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用符号来表达自己对外界的认知和看法。随着教育的发展,德育成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