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23年第18期
编号:11473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2月6日 幸福家庭 2023年第18期
     李婷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此应运而生了“互联网+”模式。高等教育学校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工作机制与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轻则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重则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在当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特性,创新工作方法与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进行优化、改进,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在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应时刻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探讨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特征

    (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逐步增强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乐意在繁杂的网络视听资源里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经常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同时,网络游戏的快速迭代更新,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通过网络,大学生获得了精神与心理上的愉悦、满足,这种强烈的体验感使得他们对网络媒体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这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二)大学生对社会认知有一定的偏差

    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各类网络上的言论和观点时,会出现甄别与判断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容易导致他们轻信其中的一些偏激思想与言论,对现实社会产生认知偏差。尤其是互联网中对于职场、家庭、两性关系等方面的片面解读,会使大学生产生消极思想,甚至出现害怕社会交往、恐惧职场交际等消极心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