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23年第18期
编号:114734
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2月6日 幸福家庭 2023年第18期
     刘小珍 李灿颖 刘婷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逐渐加大,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工潮”现象,这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群体,也是我国较为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情感缺失等问题。积极心理学主张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培育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以期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强调,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关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019.24万人。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政策,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但是,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各试点地区的心理服务侧重于心理问题的干预,在这种状况下农村留守儿童会因污名化问題而回避心理服务。

    积极心理品质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其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与爱、正义、修养与节制、心灵的超越。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旨在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高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日常的激励和友爱,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

    二、相关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