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45
编号:13660100
对中医争鸣的哲学忧思(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45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和百余年来的曲折迂回,这种“天朝大国”、“世界革命中心”的心态难辞其咎。对今天中国在世界地位和影响的过高估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可能发挥的作用的片面夸大,对21世纪和未来的过高期望,时下依然颇有市场,实际上不过是“天朝大国无所不有”式的虚幻自慰而已。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但又往往丧失了自信;陶醉于昔日的光荣,却不能正视今天的落后。

    中国历史上曾经被无数次惨痛教训重复验证而没有得到根治的老毛病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其实,我们在科学、民主、经济、法律、教育等若干方面,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仅以经济为例,在科学技术可转化为生产力的今天,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的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只有5%,这还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才取得的结果。而占全球人口八分之一的北美和欧洲(约7亿人口)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却超过了50%。既然中医药是我中华特有的早已领先于世界的医学科学,为什么不仅没有能够走向世界、引领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反而被20世纪初才在中国兴起的外来现代医学所排挤?难道真的是因为“制度陷阱”吗?不是!难道真是国人的“无知与偏见”吗?也不是!
, http://www.100md.com
    7、科学既需要批判精神,也需要包容精神

    在中医科学性问题的辩证上,要承认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也要充分考虑到医学的人文需求。但是,不要因为医学的文化特征和人文需求,而将科学与文化混为一谈;不要将“中医”首先定位在“国医”的所谓国粹的高度,从而让人们因感情上的偏向而淡化科学上的理性;也不要将“中医”称为“旧医”,给人们因时空上的错觉而掩盖内涵上的正见。

    科学需要批判精神,同时,科学也需要包容精神。中医、西医,东学、西学,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既非十全十美,也非一无是处。中医的思想方法是一种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宏观的、联系的、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辩证的思想方法。中医药里很可能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的大智慧,尚未被深刻认识。“言有易,言无难”是一条重要的历史学原则,同样适用于中医科学性争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否“唯一”还可以从哲学理论角度继续探讨)的精神实质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对待中医药,同样需要倡导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四个尊重。一是尊重科学。要坚持科学精神,本着科学的态度,开展科学的研究,探讨科学的问题,倡导科学的争鸣,走向科学的真理。反对不分科学和文化,混乱搅局、谩骂攻击。二是尊重现实。尊重中医、西医并存的现实,尊重西医代表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的现实,尊重中医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并独具其哲学思想体系的现实,尊重现代自然科学哲学体系是科学主流的现实。三是尊重历史。尊重中医的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的丰富实践,尊重中医典籍的原旨、严肃性和史实性,尊重伴随历史而必然伴生的感情,尊重新文化运动不因否定中医而黯然的重要历史贡献。四是尊重对手。要以“相生相克”的思想看待中、西医,要相互尊重才能相互了解,相互了解才能相互争鸣,相互争鸣才能相互理解。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雄辩事实才能逐步消除争议。挽救中医的根本就是证明自身的“科学性”。历史悠久也好,实践丰富也罢,感情需要、文化传承、行政干预等等,都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医。发展才能走向繁荣,发展才能走近真理。

    “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医”、“西医”,之所以还有争论的前提和必要,就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治病救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人民服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定会走到一起来的。

    慈爱是感性的小爱。严爱是理性的大爱。

    厚德载物是对现实的宽容。自强不息才是发展的根本。, 百拇医药(王松俊)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