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馆藏中医古籍的现状、保护与利用(1)
摘要:中医古籍存世数量巨大,其中不乏珍稀版本,目前主要收藏于中医专业图书馆。由于技术力量不足、馆藏条件有限、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中医古籍馆藏状况堪忧,对其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迫在眉睫。整理著录工作需要进一步修订补充,保护修复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加强中医古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馆藏条件建设,建立国内中医藏书机构古籍保护体系十分必要。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构建中医古籍数据管理与共享体系,可在更好保护中医古籍的基础之上实现其有效利用。
关键词:图书馆;中医古籍;保护;利用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最为重要的载体,承载着历代医家丰富的学术思想与宝贵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学广博思想体系与深厚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中医古籍不仅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深入研究中医古籍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是有效传承和持续发展中医药学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对当代中医教育、临床和科研等各个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一些有价值的中医古籍并未得到应有的有效保护和充分的利用,部分馆藏中医古籍受自然及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破坏严重,保护形势严峻。部分藏书机构将中医古籍束之高阁,秘不示人,影响了中医古籍的研究与利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保护与利用中医古籍的一些对策,盼行家指正。
, 百拇医药
1、馆藏中医古籍数量及分布现状
现存中医古籍数量非常庞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共收录全国150个图书馆(博物馆)馆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古籍13 455种,约占我国全部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其中不乏珍稀版本,包括宋版书16种、元版书43种、明版书1 500余种。现存中医古籍分布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大多数保存于国内各中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国内省级以上综合图书馆内。上述13 455种中医古籍即来自150家专业图书馆(各中医院校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部分省市中医研究院或中医医院图书馆、少量西医院校图书馆)和省、直辖市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存有3 000多种40 000余册中医古籍,其中珍善本300多种,孤本10余种,还有多种名家抄本、稿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中医古籍6 000余种,历代版本8 000余个,约占存世中医古籍品种的60。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医古籍3 180种,其中中医善本1 100种6 198册,明代至民国期间的中医药稿本、抄本近干种。
, 百拇医药
2、中医古籍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古籍存世状况尚未完全摸清
现存中医古籍收藏地点分散,全国各类图书馆多数都收藏有部分中医古籍,但绝大多数中医古籍保存于中医类专业图书馆。国内自1958年至2006年较大规模的古籍资源调查有3次。195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图书馆联合主编了《中医图书联合目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在《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基础上,再次进行全国中医古籍资源调查,于1991年编纂出版了《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在2005-2007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牵头进行的第三次中医古籍资源调查中,共收集到150家国内外藏书机构收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图书13455余种,其中1911年以前成书的古医籍为8927种,调研成果收录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除了已纳入统计的13455种收藏在中医专业图书馆、省市以上综合图书馆的中医现存古籍之外,还有不少尚未摸清家底的中医古籍,例如全国地市、县区一级图书馆藏书,各省市博物馆、宗教界图书馆、藏书楼藏书,及港、澳、台地区图书馆藏书等等。另外,《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有少量著录错误,有待进一步修订补充。部分孤本善本及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尚未完全摸清,其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 百拇医药
2.2 中医图书馆古籍馆藏条件简陋,基本达不到保护古籍的要求
古籍的保存寿命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导致古籍损坏的环境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馆藏环境的温度、湿度、阳光直接照射等因素给馆藏图书带来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等。与国内其他专业图书馆相比,中医图书馆普遍馆藏条件较差,古籍库一般应该配有双金属湿度计、除湿机等设备调节湿度和温度,但大部分中医院校图书馆古籍库都未能满足恒温恒湿的要求,仅有少数中医图书馆古籍库安装恒温恒湿空调,防潮措施也不到位。修复设备较差,基本上没有现代化的古籍修复设备,仅能进行简单古籍修复。中医图书馆古籍保护馆藏条件改善工作迫在眉睫。
2.3 古籍保护技术不足,古籍修复人员数量短缺
据国家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的古籍修复人员不足百人,中医专业古籍修复人才更是奇缺。由于中医古籍的特殊性,中医古籍修复人员既要修复技术过硬,又要具备一定的中医专业知识,对中医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张伟娜等对国内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进行调研,仅有6家图书馆配有古籍修复人员,共计7人。待修复中医古籍数量众多,而修复专业人员缺乏,必然影响中医古籍的整理修复工作。
, 百拇医药
2.4 中医古籍管理工作较为薄弱
一方面,由于中医古籍的不可再生性,部分图书馆对古籍管理观念保守陈旧,认为其主要职责是保管好古籍,珍贵古籍被束之高阁,不肯轻易示人,影响了其价值的发挥;另一方面,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不到位,部分图书馆对馆藏中医古籍数量不清,存放位置不明,甚至存在丢失现象,使部分珍贵中医古籍破损现象加剧,错过了最佳保护的时间。对大多数中医古籍并未定级及进行破坏程度统计,也不利于中医古籍的保护利用。
2.5 保护意识不够,人为的不经意破坏对古籍产生物理化学损伤
使用不当引起的破损也是引起古籍破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古籍由于时间久远,材质薄弱,不能随意接触翻折。由于保护意识不够,部分古籍被随意翻折或与皮肤汗液直接接触,对古籍的保存寿命产生较大影响。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古籍约103 000册,其中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破坏的古籍约35 000余册,占总馆藏的1/3,除自然因素外,人为损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百拇医药(朱毓梅)
关键词:图书馆;中医古籍;保护;利用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最为重要的载体,承载着历代医家丰富的学术思想与宝贵的临床经验,是中医学广博思想体系与深厚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中医古籍不仅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深入研究中医古籍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是有效传承和持续发展中医药学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对当代中医教育、临床和科研等各个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一些有价值的中医古籍并未得到应有的有效保护和充分的利用,部分馆藏中医古籍受自然及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破坏严重,保护形势严峻。部分藏书机构将中医古籍束之高阁,秘不示人,影响了中医古籍的研究与利用。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保护与利用中医古籍的一些对策,盼行家指正。
, 百拇医药
1、馆藏中医古籍数量及分布现状
现存中医古籍数量非常庞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共收录全国150个图书馆(博物馆)馆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古籍13 455种,约占我国全部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其中不乏珍稀版本,包括宋版书16种、元版书43种、明版书1 500余种。现存中医古籍分布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大多数保存于国内各中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国内省级以上综合图书馆内。上述13 455种中医古籍即来自150家专业图书馆(各中医院校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部分省市中医研究院或中医医院图书馆、少量西医院校图书馆)和省、直辖市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存有3 000多种40 000余册中医古籍,其中珍善本300多种,孤本10余种,还有多种名家抄本、稿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中医古籍6 000余种,历代版本8 000余个,约占存世中医古籍品种的60。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医古籍3 180种,其中中医善本1 100种6 198册,明代至民国期间的中医药稿本、抄本近干种。
, 百拇医药
2、中医古籍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古籍存世状况尚未完全摸清
现存中医古籍收藏地点分散,全国各类图书馆多数都收藏有部分中医古籍,但绝大多数中医古籍保存于中医类专业图书馆。国内自1958年至2006年较大规模的古籍资源调查有3次。195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图书馆联合主编了《中医图书联合目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在《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基础上,再次进行全国中医古籍资源调查,于1991年编纂出版了《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在2005-2007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牵头进行的第三次中医古籍资源调查中,共收集到150家国内外藏书机构收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图书13455余种,其中1911年以前成书的古医籍为8927种,调研成果收录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除了已纳入统计的13455种收藏在中医专业图书馆、省市以上综合图书馆的中医现存古籍之外,还有不少尚未摸清家底的中医古籍,例如全国地市、县区一级图书馆藏书,各省市博物馆、宗教界图书馆、藏书楼藏书,及港、澳、台地区图书馆藏书等等。另外,《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有少量著录错误,有待进一步修订补充。部分孤本善本及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尚未完全摸清,其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 百拇医药
2.2 中医图书馆古籍馆藏条件简陋,基本达不到保护古籍的要求
古籍的保存寿命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导致古籍损坏的环境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馆藏环境的温度、湿度、阳光直接照射等因素给馆藏图书带来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等。与国内其他专业图书馆相比,中医图书馆普遍馆藏条件较差,古籍库一般应该配有双金属湿度计、除湿机等设备调节湿度和温度,但大部分中医院校图书馆古籍库都未能满足恒温恒湿的要求,仅有少数中医图书馆古籍库安装恒温恒湿空调,防潮措施也不到位。修复设备较差,基本上没有现代化的古籍修复设备,仅能进行简单古籍修复。中医图书馆古籍保护馆藏条件改善工作迫在眉睫。
2.3 古籍保护技术不足,古籍修复人员数量短缺
据国家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的古籍修复人员不足百人,中医专业古籍修复人才更是奇缺。由于中医古籍的特殊性,中医古籍修复人员既要修复技术过硬,又要具备一定的中医专业知识,对中医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张伟娜等对国内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进行调研,仅有6家图书馆配有古籍修复人员,共计7人。待修复中医古籍数量众多,而修复专业人员缺乏,必然影响中医古籍的整理修复工作。
, 百拇医药
2.4 中医古籍管理工作较为薄弱
一方面,由于中医古籍的不可再生性,部分图书馆对古籍管理观念保守陈旧,认为其主要职责是保管好古籍,珍贵古籍被束之高阁,不肯轻易示人,影响了其价值的发挥;另一方面,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不到位,部分图书馆对馆藏中医古籍数量不清,存放位置不明,甚至存在丢失现象,使部分珍贵中医古籍破损现象加剧,错过了最佳保护的时间。对大多数中医古籍并未定级及进行破坏程度统计,也不利于中医古籍的保护利用。
2.5 保护意识不够,人为的不经意破坏对古籍产生物理化学损伤
使用不当引起的破损也是引起古籍破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古籍由于时间久远,材质薄弱,不能随意接触翻折。由于保护意识不够,部分古籍被随意翻折或与皮肤汗液直接接触,对古籍的保存寿命产生较大影响。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古籍约103 000册,其中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破坏的古籍约35 000余册,占总馆藏的1/3,除自然因素外,人为损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百拇医药(朱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