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64
编号:13624241
理阴煎临证心得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64
     1.2 痛经

    张某,女,47岁。病史:痛经17年。因30岁时小产后受风所致。西医曾怀疑其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反复检查后未能确诊。刻下症见:月经第1~2日时出现少腹冷痛,血块量多,坠痛感,喜温喜按,严重时需卧床。后背持续紧束感,后背及脊柱两侧恶风、畏寒,酷暑之日亦不敢裸露肩背。查舌白滑微腻,略胖大,脉浮细数。

    辨证:本案患者为小产后血虚,复又感受风寒,出现痛经。妇人产后血脉空虚,宜温宜补,最忌寒凉发散。本案患者因产后不慎,外感风寒之证,表邪不解缠绵17年之久,亦属少见。血下得温则痛减,确为寒证无疑。辨证要点集中在后背恶寒恶风,此种恶寒稍不同于外感初起之恶寒,因邪气日久,不复初起之炽盛,故表现为背部微有恶寒之感,恶风、怕冷,以脊柱两侧与脊柱中间为重。本案中的舌白滑微腻、脉浮细数又是本证一大特色,舌白为寒象,脉浮为外邪壅滞之象,脉细数看似为外寒化热,实为阴虚之象。如若化热,于舌必有微黄,或腻黄;于人必有口渴、口苦等症;于月信必有提前之势。既已排除热象,故治疗上予滋阴与散寒并重。

    方药:熟地黄20 g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