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64
编号:13624243
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概述(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64
     1.2 敷贴穴位选择

    敷贴疗法除了可使药物的药性得以充分发挥外,还通过经络穴位传导而起作用。敷贴的部位一般以腧穴为主,最常用的穴位为背俞穴和募穴,如大椎、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等。背俞穴和募穴为五脏六腑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之要穴,医家对腧穴选择有所不同。朱富华[15]仅采用3个穴位(双侧肺俞、膻中);田彩霞等[16]敷贴穴位多达11个(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膈俞、双侧中府、天突、膻中、神阙)。大多数医家则选用5~7个穴位。如黄丽华等[4]用天突、双侧肺俞、双侧膏肓。孙灵芝等[17]选用双侧肺俞、双侧定喘、双侧膏肓。陈芳[6]等选择双侧肺俞、双侧膏肓、大椎及天突穴。郑军等[18]、刘卫红等[19]选择大椎、膻中、双侧肺俞及双侧膏肓。霍莉莉等[8]、张霞[20]均采用了膻中及双侧肺俞、定喘、膏肓共7个穴位治疗。另有一些医家选择了不太常用的穴位进行敷贴。如秦文等[21]选用风门、关元、肺俞和脾俞。李小艳[22]、王利然[23]除了选用传统的肺俞、膏肓外,加用足三里、神阙等,认为神阙位于脐中,乃一天然存药隐窝,加之脐部血管丰富,更有益于药物的吸收。

    还有医家在三伏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敷贴穴位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