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72
编号:13616066
《中医古籍分类表》的研制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72
     2.1.4 助记性 本分类表中的属类类名,皆以通用、规范为原则;类目关系处理标准与社会流行标准一致;类目注释,即入类的主要标准、辅助标准,皆以简捷、易记、易识别作为选择标准。

    2.2 指导理论

    本分类表主要是以中医的“理法方药”理论为指导建立的,除了综合部,其他五大部及其分类与“理、法、方、药”分别对应。

    2.2.1 理 以《黄帝内经》研究及其他基本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对应医经医理部。

    2.2.2 法 是指总体的诊疗大法,由4个部分构成。一是以《脉经》为首的脉诊,及其他诊法构成的诊断法;二是以伤寒金匮为首,包括方书、临证、医案、本草(属药)的药治法;三是以《针灸甲乙经》为首,包括太乙神针、推拿按摩、其他外治的外治法;四是由食疗、气功、内丹、广嗣、祝由等构成的养生法。对应诊法部、药治部、外治部、养生部。

    2.2.3 方、药 方是指大法下具体的实施理论与方法。如诊断法作为大法,以脉诊为主,还包括腹诊、色诊、望诊等其他诊法,这些不同的诊法又都包含着各自的理论方法与技巧,这些具体的方法与技巧就是方;药治法下的伤寒金匮至医案,每类有不同的辨证、治法治则、组方用药等具体的理论方法技巧;外治法除针灸、按摩之外还包括很多其他外治方法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