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175
编号:13607493
论石寿棠治疗温病学术思想(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75
     2 否认伏邪发病

    温病有“新感”和“伏邪”两种发病观,石氏反对邪能伏藏于里、至时而发的说法。他在“喻嘉言辨正王叔和序例”中指出,“夫贼邪伤人,随感随发,顷刻不能隐藏不露,人皆知之。即曰春风、夏暑、秋燥、冬寒,为天地之正邪。经曰:正邪之伤人也,若有若无,若存若亡,言邪渐渍而不骤,不能随感随发,似乎可以藏伏,而不知非能藏伏也。乃言人冬月为寒气所伤,根本先亏,生乃不固。且寒久必化为热,在内已有温热之根,至春便易感温气而病温,故曰重阴必阳,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所以饥馑之岁,人受饥寒,春多温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故又曰:藏于精者,春不病温”[1]9。从而否定了温病的伏邪发病观点。

    3 温病的传变

    石氏在温病传变认识上,本着明末清初医家吴有性“九传”之说,并为之详作解释。认为虽有九传,但要认定三焦表里,传表者轻,传里者重,表证以斑疹汗为重要,里证以胸腹满痛为大,“然传虽有九,总以表里二字为权衡,上中下三焦为部位”,强调“传表者轻,传里者重”,临证应该“因症而知变。因变而施治”。并对但表不里、但里不表、表而再表、里而再里、表里分传、表胜于里、里胜于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者,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详论其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并引清代医家戴麟郊的观点加以发挥,“风寒从表入里,自毫毛而肌肉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