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 20202
编号:13490888
针刺治疗脑卒中足下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02
     《灵枢·经脉》云“脾足太阴之脉……循胫骨后,交足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胃足阳明之脉,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针灸原则,针刺二经可达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的合穴,丰隆是足阳明经的络穴,解溪为足阳明经的经穴,阴陵泉为足太阴经的合穴,加之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为筋气聚会之处,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治疗下肢筋病,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主筋急、膝伸不得屈、偏风半身不遂,其下有胫前肌和趾长伸肌,针刺其穴可以局部刺激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可以改善踝关节主动背屈运动,有内和脏腑、外润经筋、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之功效,且解溪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長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用关刺法“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使肌肉收缩加强[22-25]。临床研究亦表明,电针阳陵泉穴、悬钟等穴,对脑卒中腓总神经具有良性刺激,可使其胫前肌收缩,避免萎缩[26-27]。通过胫前肌收缩产生的交互抑制效应,能够有效抑制屈趾肌痉挛,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对足下垂有一定疗效。

    1.3 纠正神经-肌肉反射异常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主要特征是神经传导异常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