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医家江勒卿与《药物学注释》(3)
民国时期中药分类逐渐转变为按功效分类,如:何廉臣编写的《实验药物学》(1923年)把药物分为发散剂、涌吐剂、清凉剂、和解剂、开透剂、通利剂、攻泻剂、温热剂、消化剂九类;秦伯未所著《药物学讲义》(1930年)把药物按功效分为发散、利尿、泻下、涌吐、补益、温热、寒凉等十二类。本书根据药物的功效分二十五类,分别为:补益、补火、袪风、补寒、温散、平散、利湿、散湿、清火、解热、凉血、温血、下血、杀虫、导滞、降痰、降气、散气、攻泻、解毒、涌吐、收涩、镇虚、发毒、毒物。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医药发展模式和传承方式的转型期,从“医药一家”到“医药分家”,导致医者不熟悉药性,药者不懂医道。中药按功效分类有助于记忆和相互比较,方便中医药相关从业人员掌握和使用药物。3.4 简明实用,易于查考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简要,罗列药物的别名、出产、类别、形色、气味、功用、主治、制法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