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腹泻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
白术散,小肠,健脾,1发病机制,2治疗,3结语
,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笔者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及现代多篇文献资料,将近些年中西医工作者在治疗糖尿病腹泻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摘录、解释,旨在提供新思路,为进一步有效的控制和治疗糖尿病腹泻奠定基础。
1 发病机制
1.1 中医 糖尿病腹泻多为久泻,久泻多虚,或虚中夹实,多为久病体虚,或情志郁怒,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圣济总录·消渴》云:“消渴饮水过度,内浸脾土,不能制水,故胃胀则为腹胀之疾也。”《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虚运化失健,精微不化反生水湿,水湿内停。故脾虚湿盛是发病的关键,或肝气乘脾,或命门火衰,熟腐无权。总属脾胃运纳不健,小肠受损和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临床常分为脾胃虚弱型[1]、肝郁气滞型[2]、脾肾阳虚、寒湿不化型[3]、阴虚夹湿型施治。
1.2 西医 糖尿病腹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见于糖尿病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而且常合并神经病变。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1)自主神经病变使肠蠕动减慢,食物通过小肠时间延长,细菌过度生长,促使胆盐分解,脂肪吸收不良,引起腹泻[4]。(2)糖尿病可使离子运转和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变,植物神经病变致调节离子转运功能丧失,α2-肾上腺素能使肠细胞受体丧失,可以导致腹泻。糖尿病控制不良造成的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都能影响肠的功能,可通过改变小肠水和电解质的转运导致腹泻[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