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1年第2期
编号:984071
湿疹的病因研究及中西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
白鲜皮,嗜酸,苦参,1西医对湿疹的认识及治疗,2中医对湿疹的认识及治疗
     ,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迁延不愈,病程较长,影响了患者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目前对湿疹的研究及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对于其病因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现报道如下。

    1 西医对湿疹的认识及治疗

    1.1 认识 湿疹[1]是一种以渗出为主要特征的过敏性皮肤病。局部渗流滋水是其主要特点,湿邪内蕴是主要病因,祛湿化湿是基本治法,内治辨证予以加减,外治选择适宜剂型,使湿邪祛血病除。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疾病,易诊难治,病因多,病理过程复杂。

    众所周知,嗜酸性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既在疾病的发病学中起重要作用,又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炎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类疾病中,嗜酸性细胞被各种因素激活,释放类脂质的介质、细胞因子、氧代谢产物、强碱性颗粒蛋白等,从而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嗜酸性细胞活化后释放的强碱性颗粒蛋白(ECP、MBP、EPX、EPO)均有细胞毒性作用,能刺激效应细胞(如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释放介质和细胞因子,加剧炎症过程,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哮喘等密切相关。其中ECP和MBP的毒性作用最强,且以ECP更明显地被认为是嗜酸粒细胞活化的标志,反映了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程度[2-3]。不少学者认为患者的ECP水平、病情与外周血的嗜酸细胞数量无关,升高的ECP水平反映了整个嗜酸细胞池的活化状态,而在炎症反应部位聚集的嗜酸细胞与升高的ECP水平有关,反映了皮肤的嗜酸细胞的活化状态。因此,血清ECP水平被认为是一个更为有效而可靠的反映异位性皮炎病人病情的指标[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