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1年第4期
编号:983891
加减六味地黄丸对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31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
心肝,山茱萸,1药物解析,2病案举例,3结语
     ,指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1]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高血压的最早认识。本证其本在肝肾阴虚,其标在“痰浊”“瘀血”。瘀阻脉络,临床多表现头晕目眩、口干、腰膝酸软、胸闷、胸痛、耳鸣耳聋等症状。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内热灼津而生痰;“肾为胃之关”,肾阴不足,关门不利,传导失常,致使大便不通,瘀而化热,煎灼津液而生痰浊。痰浊即成,随气血流行,痰浊性质黏滞而滑腻,阻碍气血运行,而由痰生瘀,痰瘀成病。一般痰浊生于前,血瘀成于后,乃至痰瘀互结而成高血压病。因而肝肾阴虚是病机基础,“痰浊”“瘀血”是发生本病的两大主要病理过程。可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8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