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改善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细胞因子,脂肪,1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敏感性,2改善胰岛素受体后缺陷,3其他,4结语
俞 露(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敏感组织和细胞如肝脏、骨骼肌、脂肪等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能减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也就是说这些组织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机体为了保持内在的环境稳定和血糖正常,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临床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1]。1998年Reaven[2]首次提出IR的概念,并指出IR增加了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大量研究[3]证明IR是Ⅱ型糖尿病的基本发病机制,贯穿于Ⅱ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末。中药的优势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多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寻找能减少IR产生及逆转IR的药物与方法已成为当代医学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中药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的。
1 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敏感性
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是其发挥降血糖作用的第一步,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和力下降使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减少将导致IR。吴正治等[4]对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Ⅱ型糖尿病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使STZ大鼠在血糖下降的同时,其肝细胞高亲和力的胰岛素受体数目明显增加,低亲和力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也有所上升;增加靶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改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受体环节的IR减轻,是该方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戴玲等[5]研究表明,牡丹皮多糖通过提高Ⅱ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受体数目,改善受体环节的IR。
2 改善胰岛素受体后缺陷
2.1 通过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 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结合,催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数个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进而激活细胞内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3 kinase,PI-3K)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将信号继续向下游转导,继而使细胞内的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向细胞膜移位,摄取葡萄糖[6-8]。其中IRS-1、PI-3K、PKB、MAPK及GLUT4等多个位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