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3年第2期
编号:979618
针刺治疗呃逆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31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
攒竹,关穴,中脘,1头面部穴位,2躯干部穴位,3四肢部穴位,4小结
     姜高

    贝,牟晓英,韩淑聪

    (栖霞市中医医院,山东栖霞265300)

    针刺治疗呃逆研究

    姜高斌

    贝,牟晓英,韩淑聪

    (栖霞市中医医院,山东栖霞265300)

    中医认为,呃逆常因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等引起,病位在膈,与胃、肝、脾、肺、肾等脏腑有关。治疗需辨证选穴,如因胃寒积滞、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引起的呃逆可选取胃经穴位和八脉交会穴的内关、公孙以降胃气,调腑气;因肝气郁结者选取太冲等疏肝理气;因肾不纳气者选取太溪、涌泉等补肾纳气。顽固性呃逆多见于肿瘤或卒中后等中气不足的患者,应用背腧穴、足三里等补益调气。针刺治疗呃逆可解除膈肌痉挛,调和胃肠功能,起效快,疗效好,是治疗呃逆的首选方法。

    呃逆/针灸疗法;穴,攒竹;穴,翳风;穴,天突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膈肌痉挛,常由胃、肠、纵膈、食道等功能紊乱引起。从呃逆发病机理分析,治疗目的在于解除膈肌痉挛,调和胃肠功能。临床上针刺治疗呃逆起效快,疗效好,为治疗呃逆的首选方法。现将10年来以不同穴位针灸治疗呃逆的部分文献综述于下,以探讨呃逆治疗中腧穴应用的规律性。

    1 头面部穴位

    1.1 攒竹穴 翟春梅等[1]取双侧攒竹穴,平刺穴位0.5~0.8寸,使患者有明显针刺感,然后取一些配穴,如中脘、内关、膻中、足三里。共治94例,总有效率100%。徐春阳[2]针刺攒竹、至阴为主穴治疗21例,总有效率95%。夏阳[3]取攒竹穴采用以平刺为主,平补平泻治疗58例,出针后攒竹穴用拇指或中指用力按压,总有效率100%。

    1.2 翳风穴 傅建明等[4]取双侧翳风穴,直刺0.5~0.8寸,针感向双侧面颊面放射,并有强烈的酸胀感包括酸、麻、胀、痛、流泪、喷嚏等感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