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3年第6期
编号:979289
小儿疳热之要药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31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
消积,芦荟,杀虫,1对小儿疳热的认识,2小儿疳热之要药,3结语
     于妮娜,孙响波,指导:潘月丽*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级博士研究生,济南 250011)

    小儿疳热,早在《幼科证治准绳》已有论述,曰:“小儿发热形瘦多渴,吃食不长肌肉者,谓之疳热。”《幼科要略》曰:“疳者,干也。小儿肠胃柔嫩,若乳食失调,肥甘不节,运化不及,停积发热,热久津干,此因因积成疳也。或五脏偏热,或因病后,或因医药误下,致亡津液,脾不运化,停滞不行,此因因疳致疾也。故五疳不离乎脾胃”。

    1 对小儿疳热的认识

    小儿疳积证是多种原因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的慢性疾病。《太平圣惠方·治小儿一切疳诸方》曰:“夫小儿疳疾者,其状多端,虽轻重有殊,形证各异,而细穷根本,主疗皆同,由乳哺乖宜,寒温失节,脏腑受病,气血不荣,故成疳也。”病位在脾胃。《小儿药证直决.诸疳》曰:“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脾虚不运,中焦取汁不足,气血两亏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从虚实变化分析小儿疳热多属真虚假实之证,因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导致,其发生机制有三:一者脾胃元气虚馁,运化无力,气血津液化生泛源,幼体失于濡养;二者脾气虚馁,运化失常,饮食内停,食积阻气,生湿化热;三者脾气虚弱,升降失职,水谷精微不得上输于心、肺,气血生成匮乏,中气不足,清气下陷,水津下流,郁积下焦。由上可见,导致小儿疳热的基本病机多由脾胃元气虚弱,运化失常,升降失职,脾湿下流,郁久化热上冲;脾失健运,气血不足,阴不敛阳,阳升无制或痰湿郁热,上扰神明。根据小儿疳热的发病特点以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痰湿郁热为主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虚实亦可相互转化,或由虚致实,或由实致虚,或虚实夹杂。临床表现为食欲亢进或减退,肌肤无泽,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啼哭时声嘶哑或无力,肌瘦骨立,肚大而青筋暴露,手掌心热,小便短赤、便干如栗,舌苔多干浊,舌尖多红赤如杨梅点,指纹多见浮紫。治疗上扶正与祛邪兼用,具体运用有运脾气、除疳热、化积滞等治疗方法。

    2 小儿疳热之要药

    2.1 苦降直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