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3年第6期
编号:979298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31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
儿科,脾胃,1病因病机,2辨证分型,3治法,4结语
     黄冬梅,李江全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

    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出现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厌食症一般预后良好,但迁延日久可使患儿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而引起临床医家的高度重视。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杜晨光等[1]对358例儿童厌食症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儿童厌食症最常见的病因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其次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骆常义等[2]认为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可归为:1)脾胃因素:“脾常不足”系产生厌食的内在根本因素。2)饮食因素:一是喂养不当,食物结构不合理;二是调理不当;三是小儿乳食不知自节,饥饱无度。3)环境因素:独生子女享有优越条件。孟宪兰[3]将病因病机分为:食热积滞,胃络受阻;湿热蕴蒸,气机不通;中焦虚弱,胃不受纳;脾阳虚,运化无源;胃阴虚,升降无力。徐世军等[4]总结李秀亮教授经验,强调脾胃阴虚是根本。唐盛举[5]认为厌食应注重食滞、痰浊、湿热、气滞、脾虚5方面。许多医家在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引入了“肝郁”一说。赵元兴等[6]、朱正君等[7]均持此观点。

    2 辨证分型

    董廷瑶[8]根据临床经验,将厌食分为7个证型:乳食积滞、痰湿内阻、脾胃湿热、营卫不和、胃阴不足、脾胃虚弱、虫积内生。王霞芳[9]认为小儿厌食应分为5型:湿食里滞、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营卫不和、肝胃不和型。王静安[10]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时临床宜辨虚实,审证求因,按因论治,并常在临证时将其分为初期、中期、后期论治。陈晓教授[11]根据小儿厌食不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以下8个证型:饮食积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虚虫积。马爱萍[12]将小儿厌食辨证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湿食内滞、肝胃不和。

    3 治法

    3.1 内治法

    3.1.1 自拟中药汤剂 邹伟[13]用自拟健脾益肝汤(组成:夏枯草、菊花、焦白术、甘草、焦栀子、北沙参、茯苓、白芍、石斛、天花粉、焦三仙、鸡内金、山药)治疗小儿厌食症86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