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1病因病机,2治疗,3结语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张春艳,张晋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为外感湿热毒邪,或饮食不节,或脾胃虚弱,或情志失调,或劳倦太过而致脾胃受损,湿热留滞大肠,血络受损而为病。脾虚湿蕴是病机关键,脾虚为本,湿蕴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久之累及肾脏,以致脾肾两虚。采用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药灌肠、针灸和预防调护等方法治疗,能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黏膜微循环,增加肉芽组织血供,最终达到溃疡修复的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灌肠;针灸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直肠炎性病变,其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由直肠和远端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端结肠发展,以致累及全结肠及末端回肠,呈连续性分布[1]。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累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预防复发、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1 病因病机
UC属中医泄泻、痢疾、肠辟、肠风等范畴。《丹溪心法·痢病》认为,痢疾的病因以“湿热为本”,并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沈洪[2]认为,饮食不节、六淫之邪为其病因,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邪滞肠道,气血不调,传化失司,肠络受损,血败肉腐为其主要病机。刘杰民等[3]认为,本病常因先天不足,肾元匮乏,后天失养,脾胃受损,正不胜邪,湿热邪气困阻,更损脾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以致病情缠绵难愈。脾肾虚损为本病发病的根本,贯穿整个病程,并影响其转归。总之,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外感湿热毒邪,或饮食不节,或脾胃虚弱,或情志失调,或劳倦太过而致脾胃受损,湿热留滞大肠,血络受损而为病。脾虚湿蕴是病机关键,脾虚为本,湿蕴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久之累及肾脏,以致脾肾两虚。
2 治疗
2.1 辨证分型 岳宏等[4]收集分析683篇相关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