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4年第5期
编号:979058
多系统萎缩中医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4年5月13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
饮子,升阳,低血压,1病名认识,2病因病机,3中医治疗,4结语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病中心,合肥 230031)

    综述

    多系统萎缩中医研究进展

    汪瀚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病中心,合肥 230031)

    中医以多系统萎缩主症、体征作为病名归属。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脾肾亏虚为主,可挟风痰湿热瘀为患。中医针对病机滋补肝肾、健脾益气、益肾温阳,采用辨证论治、专方、中药注射剂、针刺等多种方法,通过调节血压,扶正固本,温通血脉等作用机制,有利于改善患者头晕、体位性低血压、活动不利等症状,提高疗效。

    多系统萎缩/中医药疗法;病因病机;扶正固本

    多系统萎缩(MSA)是1969年由Graham等首次提出,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伴发左旋多巴反应差的帕金森综合征(MSA-P)和(或)小脑性共济失调(MSA-C)为特征的、散发的、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已有一些进展,现对其综述如下。

    1 病名认识

    中医对MSA并无对应病名,根据《奇效良方·风门》“喑痱之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提出患者语声不出,足废不用可诊断为“喑痱”,归属为中医的“眩晕”或“厥证”范畴[1]。其头晕多在体位改变或劳累后加重,平卧减轻,还常伴有少汗、无汗或半身汗出、阳痿、小便不利或失禁、便秘等症状。有报道[2]根据其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晕厥,结合卧立位血压检查,伴随性欲减退、小便失禁等症状可诊断为多系统萎缩。根据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诊断为“颤证”,针对患者出现肢体行走不稳、肢体拘急、共济失调等表现,可考虑诊断为“骨摇”。其他尚有“风痱”阳痿”等病名。如《备急千金要方·第八卷》有云:“风痱者,身无痛,四肢不收,智乱不甚。言微可知,则可治。甚即不能言,不可治。”

    2 病因病机

    宋春侠等[3]认为MSA多责之于肝、脾、肾亏虚,挟痰挟瘀亦兼有之,以阳气不足、肝脾肾亏虚为本,以痰瘀内阻为标。发病之初,虚实夹杂者多,实邪较为明显,后期则实邪不甚显著,而以虚证为主。汪瀚等[4]研究发现,MSA临床证候呈多样化,其中以肝肾不足证较多,占43.3%,多为年老渐衰,肾精不足,肝肾同源,肝肾不足,虚风内动则见肢体震颤摇动,阴虚筋脉失于濡养而致筋骨不利;阴液竭少,虚火生风,风阳上亢,可有头晕。周绍华认为多系统萎缩以虚证为主,五脏亏虚以肝脾肾为著,可挟风、挟痰、挟湿、挟瘀等[5]。肾阴不足则肝阴必耗,而见走路不稳、筋骨不利、眩晕、视物模糊;脾虚则气血化源不足、肢体无力、行走困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7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