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肾小球,1发病机制,2中西医结合疗法,3结论
卞丽丽,尚文斌,2*(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46;2.江苏省中医院 内分泌科,南京210046)
糖尿病肾病(DN)是引发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属中医消渴肾病范畴,该病病因复杂,发病隐匿,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病情,会发展为终末期的肾衰竭,预后较差。本文归纳目前消渴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1 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消渴肾病的病机可以概括为消渴日久,损伤散膏,散膏功能失调,邪毒(糖毒)内生,痰浊、湿热、瘀滞互结,损伤肾络,精微不固[1]。久病则血行瘀滞,瘀血既是消渴肾病的病理产物,又是其进一步发展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继发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典型的络脉病变,即肾络病变。肾脏穿刺技术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病理改变,如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Kimmel Sfiel-Wilson结节等,都可以用中医的“肾之血络瘀阻于内”来解释[2]。目前尽管大量基础和临床协作研究糖尿病肾病,但是该病的发生机制仍未阐明。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现发现遗传因素、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氧化应激增强、蛋白激酶C(PKC)激活、血流动力学异常,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多种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因素均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相关[3]。中医角度解释消渴肾病的病机与西医角度探讨的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还是相通的。
2 中西医结合疗法
2.1 中西医并用强化血糖控制保护肾脏 对于消渴肾病的治疗,除了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治疗上当综合考虑患者整体病情,辨证论治。根据病位在肺、脾、肾,以肾为根本,标本兼顾,祛邪扶正,减轻糖毒。临床上有根据病情、证型选用相应方药。结合历代名老中医吕仁和、南征的经验,以脾肾为根本常选用黄芪、茯苓、太子参、山药、山茱萸、桑寄生、杜仲等健脾补肾;痰浊湿热可以加用藿香、佩兰、半夏、竹茹、砂仁、黄芩、黄连、黄柏等;阴虚可以加生地黄、麦冬、天花粉、葛根;血瘀可以加大黄、丹参、当归、益母草、虎杖、郁金等[4]。临床上无论根据药理学研究或者名老中医的用药经验,都证实有很多中药有降糖作用。如:牛蒡子、桑叶、葛根、知母、天花粉、夏枯草、黄连、生地黄、玄参、赤芍、紫草、地骨皮、大黄、威灵仙、防己、五加皮、虎杖、鬼箭羽、人参、黄芪、白术、麦门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女贞子、玉米须、牡丹皮、泽泻、五味子、三七、何首乌、菟丝子等。在选择降糖作用中药时,要兼顾护肾,无肾毒性的药物为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