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5年第1期
编号:978929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理论及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0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
白芥子,药物,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理论依据,2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处方及方法,3病案举例,4体会
     金禹彤,宣丽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理论及临床应用

    金禹彤,宣丽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根据古代医书中“春夏养阳”和“长夏胜冬”等理论发展而来。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法中的典型代表,现代医学研究阐释了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和经络穴位共同作用,主要调节免疫功能,对于代谢、神经、抗肿瘤等方面也有调节作用,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临床应用中也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咳嗽等效果显著。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咳嗽;风湿性关节炎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不良反应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理论依据

    1.1 中医基础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所谓“养”,即顺应,春夏顺应阳气发散的特点,秋冬顺应阴气收敛的特点。《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夏者,经满气溢,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说明夏季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毛孔开放,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穴位贴敷,见于《五十二病方》,有“羏……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可以温热散寒、活血通络的药物制成的膏药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方法。

    1.2 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对于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已经有所阐述。其中主要是对于免疫机制的调节。有资料证明,T淋巴细胞对于免疫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人体内存在Th1、Th2细胞亚群,正常情况下二者相对平衡,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细胞因子网络中,IL-4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起主导作用,疾病因Th1/Th2失衡而导致,其中Th1如IFN-γ减少,Th2细胞因子如IL-4、IL-5、IL-10增多是发病关键[1]。哮喘患者的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主要向TH2细胞转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