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挛三针为主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廖穆熙,潘海华,庄礼兴*,贺 君,毕文卿,林 涵(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广州 510405)
以挛三针为主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廖穆熙1,潘海华2,庄礼兴1*,贺君1,毕文卿2,林涵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广州 510405)
摘要:目的观察“靳三针”中“挛三针”为主穴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方法将110例符合诊断标准,发病在14~365 d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挛三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55例。观察受试者治疗前、治疗7、14 d后四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四肢运动功能评分值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以挛三针为主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和恢复。
关键词:针灸疗法;挛三针;中风;痉挛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临床常见并发症,也是临床治疗难点之一。针灸在缓解肢体痉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笔者对“挛三针”疗法缓解肢体痉挛的针刺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分析,并附“挛三针”为主穴在临床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情况,显示出“挛三针”在治疗该病上有着独特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源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10例,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挛三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55例。治疗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40~75岁,平均(59.30±6.58)岁;病程15~343 d,平均(38.10±11.65)d。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36~80岁,平均(61.20±7.21 )岁;病程17~346 d,平均(36.60±12.58)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制定,并经临床头颅CT或MRI确诊。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梗死、脑出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2]。
1.3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中风诊断标准,临床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者;2)年龄在35~80岁,病程14~365 d;3)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配合治疗;4)一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增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