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6年第6期
编号:978105
“中风半身不遂”针灸教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23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
通腑,偏瘫,1中风半身不遂针灸教学的历史和现状,2中风半身不遂针灸教学的最新进展,3中风半身不遂针灸教学的启发,4创新针灸教学的效果,5小结
     黄伟贞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南宁 530021 )

    “中风半身不遂”针灸教学研究

    黄伟贞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南宁 530021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多数中风患者存在一定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且预后较差。为此,临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针灸作为我国中医疗法中的经典,在中风半身不遂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因此,加强针灸教学的创新研究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针灸教学;中风;半身不遂

    中风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伴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等障碍,其中以偏瘫、半身不遂较多[1]。患者在中风后通常会出现吞咽障碍、偏瘫、半身不遂等并发症,轻者会在饮食或者饮水过程中出现呛咳现象,导致患者食物与水分摄取量的下降,重者必须鼻饲或静脉注射补充液体,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心理障碍、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以及脱水等不良反应[2-3]。为适应临床针灸教学发展的需要,中医针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学思维,采用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针灸学习效果,为中风半身不遂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保证。

    1 中风半身不遂针灸教学的历史和现状

    中医治疗的最大特点不仅仅体现在标本兼治方面,还因为其具有辨证论治的优点。中医辨证论治是指通过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分析,坚持“治病必求其本”的治疗原则,促进疾病的逐渐好转直至治愈[4]。中风在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癌症等疾病中占据首位,中风后引发的半身不遂,其临床症状以肢体功能僵化为主,针灸综合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具有相对较为突出的疗效,而且在临床中风后半身不遂治疗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半身不遂的针灸治疗教学过程中,做到患肢取穴是基本的治疗步骤,但同时还应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半身不遂属于脑血管意外范畴,半身不遂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肢体层面,但是病变部位的根源在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5-9]。而目前针灸教学多注重在患者患肢取穴进行针灸治疗,忽略了对运动中枢临近部位的针灸教学指导,对“近部取穴”原则的教学认识不足,因此,对于中风半身不遂的中医针灸治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头针疗法,通过刺激患者的运动中枢,达到神经刺激效果[10-14]。此外,经穴治疗和头针治疗不能仅仅单一使用,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循经取穴与辨证取穴应在不同的疗程中应用,具体情况可依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调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