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重塑大鼠模型的研究现状
支气管,1动物选择,2模型制作,3模型成功标准,4结语
刘 波,石绍顺(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 110034)
综 述
气道重塑大鼠模型的研究现状
刘 波1,石绍顺2*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 110034)
筛选30余篇可信度高的关于气道重塑大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类论文,总结出复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品系选择上,SD大鼠、Wistar大鼠和BN大鼠等较小鼠更有优势,近年来SD大鼠在国内被较多采用。国内相关文献查阅中发现SD大鼠的应用率占56%。对于SD大鼠体质量和鼠龄的选用,体质量一般为180 g左右,4~6周龄,致敏原的选择及激发方式以用卵蛋白(OVA)加用免疫佐剂,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联合致敏的途径为优。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模型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患病率约为0.5%~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2]。本病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大量病理研究[3]显示,慢性持续性支气管哮喘除了存在气道炎症和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外,亦存在特征性的气道结构改变。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气道炎症,细胞呈团状聚集,以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为主,上皮细胞增生,呈指状突起,平滑肌肌层增厚,结缔组织增生,气道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加等,被认为是造成难治性哮喘的根本原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伴随着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气道重塑的概念[4]是由 HUBER和KOESSLER两位学者于1922年首先提出的,其定义主要是病理组织学描述,表现为气道上皮细胞黏液化生、平滑肌肥大/增生、上皮下胶原沉积和纤维化、血管增生等[1]。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和环境的污染,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全球性增高,再次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各种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动物模型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1 动物选择
1.1 品系选择 常用的小鼠品系有BALB/c,C57BL/6,A/J等,已制备出反映气道慢性炎症过程的气道重塑模型。姜爱英等[5]利用小鼠模型,可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SU5614对模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VEGF的表达情况、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气道反应性和气道血浆渗出的变化,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用BALB/c ,C57BL/6系制作的哮喘模型,其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别[6]。但是小鼠模型的缺点是体积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