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药物研究进展
外用,毛囊,1中药分类及作用机制,2化药分类及作用机制,3给药途径与剂型,4药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5结语
刘玉丹,李超英(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 130117)
治疗痤疮药物研究进展
刘玉丹,李超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 130117)
中医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多与湿、热、瘀、毒有关,临床主要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气结、痰湿瘀滞等证。西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与激素分泌、毛囊皮脂腺分泌、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及P(Substance P,SP)物质影响有关。对于痤疮的治疗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应用西医治疗,二是应用中医治疗,三是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
痤疮;防治;药物;给药途径;剂型
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常见于面部、背部、胸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痤疮不仅使患者身体皮肤不适,而且发生于面部会严重影响外表美观,甚至会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多与湿、热、瘀、毒有关,临床主要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气郁结、痰湿瘀滞等证[1-2]。西医认为与激素分泌、毛囊皮脂腺分泌、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及P(Substance P,SP)物质影响有关[3-7]。
1 中药分类及作用机制
1.1 肺经风热型 以疏风宣肺清热为治疗原则,胡彬等[8]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采用清肺消痤饮加减煎服同时局部外涂阿达帕林凝胶,结果表明其疗效确切。
1.2 脾胃湿热型 多以清热解毒、凉血理气、利湿通便为治疗原则。张颖等[9]通过观察服用茵陈汤,结果表明其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明显。
1.3 肝气郁结型 主要以疏肝解郁、清肺泻火进行整体调理。许婵婵[10]以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等中药制成复方。结果表明该方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1.4 痰湿瘀滞型 常以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为治则。王俊志等[11]研究的解毒消痤饮配合火针治疗痤疮,疗效显著。
2 化药分类及作用机制
2.1 维A酸类药物 能维持毛囊皮脂腺导管正常角化,减少皮脂分泌,减少白三烯等其他炎症介质的产生,抑制痤疮病因有关的致病菌。
2.2 过氧化苯甲酰 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痤疮丙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促进毛囊皮脂腺上皮细胞的脱落,促进皮脂排泄,溶解粉刺。
2.3 抗生素 能够消灭毛囊内的细菌,降低游离脂肪酸量,减轻炎症反应,主要用于治疗中度或重度痤疮。抗生素可杀灭皮肤表面和毛囊中的痤疮丙酸杆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