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9年第1期
编号:974774
中医方剂十六味流气饮源流考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6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
朱丹溪,验方,秘方,1十六味流气饮组方雏形,2十六味流气饮出处考,3十六味流气饮流传,4现代研究,5小结
     邰丽媛,崔 为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十六味流气饮,又名秘传十六味流气饮,亦名内补散、前十味托里散,是一张外科经典名方。本方由人参、当归、官桂、川芎、防风、白芷、桔梗、黄芪、炙甘草、厚朴、木香、白芍药、槟榔、乌药、枳壳、紫苏十六味药物组成,《证治准绳·疡医》用其治疗“无名恶肿、痈疽等症”[1]。

    现代多用于治疗甲状腺、乳腺疾患。当前对该方的研究不多,且仅限于现代临床研究,为最大程度挖掘本方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必要对十六味流气饮的源流及应用进行梳理。

    1 十六味流气饮组方雏形

    十六味流气饮,亦名内补散。《备急千金要方》[2]载内补散,治疗痈疽发背已溃,功用排脓生肉,由当归、桂心、人参、川芎、厚朴、防风、炙甘草、白芷、桔梗组成,与十六味流气饮组成一致。

    2 十六味流气饮出处考

    有研究者认为,十六味流气饮最早见于明·龚廷贤《万病回春》[3],然据文献考证,十六味流气饮的出现应早于明代。

    2.1 《急救仙方》 此书撰者未详,约成书于北宋(一说1278年),本书原为道教弟子抄录若干方书总汇而成,现存《四库全书》本和《道藏》本两个版本。

    《四库》本共6卷,系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的《永乐大典》的辑佚本,内容有发背、疔疮、眼科、痔证、杂疮与杂证的一些治疗方剂。清代藏书家丁丙,辑有《当归草堂医学丛书》,其内容为四库经典中卷帙不多、篇幅不大的医籍,《急救仙方》就在其中。刊于光绪四年(1878年)。《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中存有十六味流气饮。

    《道藏》本共11卷,卷1~5为妇产科药方,卷6~7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卷8为治疔疮方,卷9为治痔疮方,卷10~11为《上清紫庭追痨仙方论》。卷8、9与《四库》本同。《道藏》本无十六味流气饮。

    从《四库》本与《道藏》本目录及内容的对比来看,十六味流气饮所在《四库》本发背一卷,是整理《四库全书》的馆臣误从《永乐大典》中辑录,非《急救仙方》原书内容[4]。经文献考证,此卷内容与《仙传外科秘方》第8卷、第9卷相合,十六味流气饮即存在于第8卷中。据杨东方等《〈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与〈四库全书·医家类〉》记载,《急救仙方》中的十六味流气饮源自明代《永乐大典》,而不是成书于宋代的《急救仙方》原书。

    2.2 《玉机微义》 《玉机微义·卷十五疮疡门》[5]亦载十六味流气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