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1年第6期
编号:223447
明清疫病源流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25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
叶天士,温病,全书,1明代疫病理论的积淀,1《伤暑全书》开温病专书之先河,2《温疫论》创疫病学之专著,2清代疫病理论的完善,1温热理论的发展与完善,2温疫理论的传承与争鸣,3小结
     张文风,马 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 130117)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中疫病爆发的高峰期,在这期间疫病学理论发展也到了成熟阶段,有关疫病学的专科著作大量出现,并在最后逐渐演变成了著名的温病学理论体系。由于明清时期医家甚多,疫病理论源流错综复杂,纵向梳理出该时期疫病理论专著,可对明清时期疫病理论脉络有一个时空上的认知。

    1 明代疫病理论的积淀

    1.1 《伤暑全书》开温病专书之先河

    《伤暑全书》乃生于明万历年间的张凤逵所著。张氏曾患暑病,在《伤暑全书》[1]序中言:“庸医以为脾胃内伤,或以为劳逸中折,几不自持。”张氏深感当时医生对于暑病的证治不甚明了,临床上毫无法度,尤其是许多医生以治伤寒之法来治暑病,为害甚广。遂在《伤暑全书》中对暑病的病因、发病、辨证、诊断、治法和方剂都进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加之以自身创见。该书问世后,即受到各温病医家的推崇,如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中多有运用其法,叶天士关于暑病的治法也遵张凤逵之论,因张凤逵出生早于吴又可,《伤暑全书》行世也早于《温疫论》,所以该书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暑病的专著,亦为温热病专书之始。张凤逵对温病学的价值,远不只是对暑病本身的辨证论治,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温热病学术的发展,对中医疫病理论的重要分支温病理论的贡献有着重要地位和开创性意义。

    1.2 《温疫论》创疫病学之专著

    明末清初的吴又可撰写的《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疫病专书,吴氏认为疫病病因是自口鼻而入的具有物质性、传染性、致病差异性等性质的“戾气”。其传变乃“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后里者,有先里而后表者。”[2]的“表里九传”说,但这种传变分型较简单粗糙,后世医家釆用的较少,但吴氏突破了外感病六经传变的旧规,比之刘河间等仍在六经辨证中争寒热又跨出了一大步,也标志着温病学说跳出伤寒圈子的关键性一步。因与传统理论有较大的不同,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独树一帜,形成了颇有影响的“温疫学派”,并对后世温病理论的演变和趋于成熟起了重要作用。

    2 清代疫病理论的完善

    清代是疫病理论体系的完善阶段,清代268年间疫病有增无减,达到历史最高,使得该时期名家辈出,著书立说者甚多,由于年代与今相近,大量古籍文献得以保存至今,从中可以抽丝剥茧的探析出该时期疫病理论源流的发展脉络。

    2.1 温热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