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相须“益气祛湿通络”思想治疗急性期面瘫
1益气祛湿通络思想,1把握时机早期干预,2遍诊合参针药相须,3中西合璧合而求同,2病案举例,3小结
马瑞霞,陈晓彦,彭颖君,李滋平(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120;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510180;3.惠州市惠城区中医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4.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
李滋平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科主任,已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其门诊约60%为面瘫患者,作为岭南针药相须流派第三代传承人,李滋平对于各类针灸优势病种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对于面瘫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李滋平多年治疗面瘫经验总结如下。
面瘫是指因感染病毒或神经炎性反应等出现的一种面部单侧肌肉无力运动进而影响睁眼闭眼、鼓腮等动作的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诊断时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1]。该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病理学研究认为,主要是面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病变[2]。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病原因可归结为素体正气不足,感受内外之邪,有风、寒、湿、瘀等不同病理因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面瘫急性期是指自面部出现症状的7天内[3],此时面神经损伤较为轻浅,及时采取针灸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4]。
1 益气祛湿通络思想
李滋平通过分析因人、因时、因地等综合原因,结合社会现况、生活条件的改善、失于锻炼以及久居岭南湿地等因素,总结面瘫发生的病因为气虚湿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人之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热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的记载,即手足三阳之会皆在于面,面部受邪所由有三:一为老年及幼年体虚之时,二为劳力过度时,三为服用热饮等各种原因所致的汗出,腠理疏松等,正因为多种因素所致体虚,所以导致“邪有入路”。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岭南地区气候湿润,加之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较大,嗜食肥甘厚味,人们往往失于调摄,致使湿邪停聚,阻滞经络,影响面部正常功能活动。基于以上原因,治疗以益气祛湿通络为法,同时强调早期干预、多管齐下,防止疾病迁延进一步损伤正气,邪气愈深则疾愈难痊。
1.1 把握时机 早期干预
《罗氏会约医镜·论人元气宜早培补》有载“夫人得于气运之薄,及先天之不足者……早为培补,后天人功,可以挽回造化,体旺而寿长也。”另有仲景《伤寒论》曰:“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瘥,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便当早言,若不早治,真气失所,邪方萌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