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2年第1期
编号:223426
黄永生应用附子治疗先天伏寒证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23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
干姜,肾阳虚,1“先天伏寒”理论,2附子在治疗先天伏寒证中的用药规律,1附子的应用是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2附子的应用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3附子的煎煮时间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4附子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5交通心肾之法紧随大量附
     郭文平,黄永生,朱 星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附子是一种重要的温里类中草药,其药性辛、甘,因大热而温补峻猛,但有一定毒性,归于心、肾、脾三经[1-2]。因该药属峻猛温阳之品,因此,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较为重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往往是“去性取用”,民国时期著名医家祝味菊先生称“附子通十二经,可升可降,为百药之长”,又提出了“变更附子的毒性,发挥附子的特长,医之能事毕矣”的用药理念,为近代临床使用附子提出了大纲。黄永生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先天伏寒理论,而附子在先天伏寒证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探讨其应用规律意义重大。

    1 “先天伏寒”理论

    “先天伏寒”理论的提出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以第一届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所提出的“伏邪”理论为根本依据,同时又结合黄永生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其为实践基础。黄永生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在人群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先天伏寒证”,其发病和发展有迹可循。该理论的提出对国内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法[3]。黄永生以《灵枢·天年篇》所提出的:“母为基,父为楯”为基础,认为“男女媾精,阳气不足,寒伏于内”,认为这就是先天伏寒。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可以认为,先天伏寒证的病因在于先天性的寒邪伏藏于肾,病理本质是脾肾阳虚、寒伏于内。该证的发展规律在于女性从14岁左右月经来潮时起即出现足凉和痛经;男性从16岁左右即出现足凉,少腹疼痛或者遗尿;至35岁(女)或40岁(男)前,即出现胃胀、胃痛、纳呆、恶冷食,或反酸、嗳气等脾胃系疾患的症状;至49岁(女)或64 岁(男)后就会出现胸闷痛、血压偏低、心动过缓等心系疾患的症状。这些规律与《素问·上古天真论》所提出的生、长、壮、老、已的人体生理规律(即女子以“七”为基数,男子以“八”为基数)基本吻合[4]。在临床上把握先天伏寒证,必须得是气虚主症和脾肾阳虚主症同时具备,即同时具有气短、乏力、脉虚和手足凉、腰膝酸软,或小便清长。在以上典型症状中,手足凉是最大的特点,无论男女,从“天癸至”可持续至“天癸竭”,始终四季如一。除以上主症外,由于阴寒于下,阳浮于上,火不归元,离在坎上,因此,会有“阴火上冲”的表现,即口干、心烦等。以上即为先天伏寒理论的立论基础和其主要的发病规律。

    2 附子在治疗先天伏寒证中的用药规律

    依据黄永生的提法,先天伏寒证的根本病机是阳(气)虚气滞,寒热错杂,病因之所在是先天寒邪伏藏于肾,而肾又为先天之本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