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3年第2期
编号:223068
新安医家孙文胤《丹台玉案》辨治中风特色
http://www.100md.com 2023年4月5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
风邪,血脉,脏腑,1虚实错杂,内外并论,1继承外风,积虚风中,2兼收内风,痰邪为患,2详辨中风,思路明晰,1辨中风,类中风,2辨脏腑经脉,3辨危重证,3标本缓急,权衡治疗,1急则治标,攻痰祛风,2审识经脉,分而治之,3标
     刘 佳,胡建鹏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1)

    孙文胤,字对薇,明末医家,安徽休宁人,幼年习儒,因病入医,博通经籍,深研医理,又曾遇道士传授秘术,拯危济厄,名震润州,诸辈曰“新都孙对薇,卫生神手也”[1]。晚年学佛,贯通医、佛之理。现仅遗世有《丹台玉案》[1]一书,诚如序言“二十年苦心,九折臂而证之,不可言传者能以言传,非孙氏不能有是书”。该书分门别类,理法详尽,言脉设方,论述简洁。书中辨治中风思想乃孙文胤博取前贤诸说,深究精微,苦心详析所得,脉络清晰,见解独特。笔者探究其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治则治法三方面特色,以期古为今用。

    1 虚实错杂,内外并论

    中风历史上的内外风争议影响孙文胤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孙文胤继承外风理论,同时汲取丹溪“痰邪”为患的思想,认为积虚是中风发病的根源,虚、痰、风三者合而致病。

    1.1 继承外风,积虚风中

    《黄帝内经》中虽无中风记载,但“偏枯,身偏不用”描述中风的典型症状,“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明确其外风为因,内虚邪中的病机[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首提中风病名,延续外风立论[3]。这一时期医家普遍认为,内在气血营卫不足,外在风邪急劲,乘虚而入,合而为病。孙文胤继承经典外风学说,认为积虚风中是中风基本病机,《丹台玉案》曰:“大经细络,积虚弥年”“一旦为贼风所袭……卒然颠仆,顿为废人”。其认识到中风发病迅速,形成非一朝一夕之故,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时间的累积。长期情志不遂、嗜酒淫欲、劳役过度、衣食失宜、不避于时等致使“真元耗亡,气血消尽”。真元为根,气血为本,人体根本不固,形成中风发病的内在基础。“贼风”侵袭是外在诱因。《丹台玉案》曰:“虽由外风之中,实因内气之虚也。”孙文胤详述积虚的病因,突出强调内虚的地位,中风非风中乎于人,而人自受于风,与宋以前“内虚邪中”相比具有明显发展。

    1.2 兼收内风,痰邪为患

    宋金元时期,医家突破外风致病理论,继而从内寻找病因,内风学说由此兴起。朱丹溪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倡导“血虚有痰”“痰热生风”,确立中风从痰论治的基础[4]。孙文胤论治中风思想受朱丹溪影响颇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