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4年第8期
编号:13134968
肿瘤科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第8期
     【摘要】目的 了解肿瘤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现状,为开展规范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我院肿瘤科56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5.71%肿瘤科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为操作不慎(58.33%)、处理废物(41.67%)。护龄、学历、护士长管理理念会影响针刺伤的发生及正确处理。结论 肿瘤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机率较高,应开展专业性防范措施的培训,并加强职业防护的管理,减少针刺伤对护士的危害。

    【关键词】护士;针刺伤;标准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A

    针刺伤是指在医院内所有的医疗锐器致皮肤破裂的意外皮肤性外部损伤,针刺伤会使人体局部出血,同时针刺上沾有的病原体污染通过血液循环接种到人体体内,是最易于引发人体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之一。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肿瘤科护士是护士中的特殊群体,长期接触恶性肿瘤患者,并暴露在化疗药物的配置环境中,身心压力较大,因次调查肿瘤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对象与方法

    对象:2012年12月~201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我院肿瘤科5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男2人、女54人;年龄23~49岁,平均32.03±0.87岁;工作年限均≥2年;职称:初级31人,中级20人,高级3人。

    方法:

    调查工具:自行设计针刺伤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引起针刺伤的原因,发生场所,采取的处理措施。

    调查方法:由研究者发放问卷,讲解填表说明,问卷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肿瘤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现状:56名调查对象,有48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5.71%,导致针刺伤的原因为操作不慎(58.33%)、处理废物(41.67%),见表1。

    表1 肿瘤科护士针刺伤发生及处理现状

    针刺伤的处理措施:

    表2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表3影响针刺伤发生的因素(P值)

    讨论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性外部损伤,通过针刺沾有的病原体传染至人体体内,是最危险的传染途径之一,在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针刺伤对医护人员的威胁很大,是医护人员最为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美国CDC对针刺伤做出了研究,研究中得出,如果医护人员被针刺伤所伤害,仅需要0.004ml的血液便能够让医护人员感染乙肝病毒。

    本研究发现,肿瘤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主要是操作过程中的不谨慎,以及处理废物时被刺伤。肿瘤科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因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常暴露于各种危险之中。面对的患者要承受恶性肿瘤的折磨,并长期接触抗癌药物,抗癌药物中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会使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对护理人员而言,在长期接触抗癌药物的同时,身体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护理人员职业危险的一种。护理人员的毒性反应通常为WBC降低、血液中的成分低下,还会出现口腔溃疡、大量脱发等情况,长远来看,抗癌药物的毒性反应还可致癌,甚至还会导致孕期护理人员的流产。因此肿瘤专业护士常处于巨大的身心压力下,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能促进肿瘤科护士的心身健康。针刺伤发生后,护士能正确采取规范处理措施的仅为16.67%。因此要建立起规范的针刺伤防护体系:加强培训与指导,医院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的培训,深入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提高对职业危险性伤害途径、危险性的认知,医疗机构需要对医护人员的防护做好保护措施,比如,医疗器械的无菌处理、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制定消毒管理制度,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对工作经验少的护理人员,需要在岗前进行特殊培训,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自觉做好防护工作。医疗机构需要保障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健康,将消毒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加强安全设施的配备,例如,可以改善水龙头设施,将开关式水龙头换成感应式水龙头。医护人员需要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在接触有毒物品或刺激性物品时,着安全工作服、佩戴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我国针对针刺伤的防护用品相对国外较少,防护用品对于医护人员的安全性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如果医护人员佩戴安全橡胶手套,即使被沾有病原体污染的钢针刺破手套,沾血量也会减少一半以上,这证明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佩戴安全手套十分重要。针刺伤后,应立即采取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

    本研究发现,护士的工作年限和学历会影响针刺伤的发生率及发生后能否采取正确处理措施。这表明应加强低学历及缺少工作经验临床护士的职业安全培训及防护。

    参考文献

    [1] 李静.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5):401-402.

    [2] 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6,18(1):7., http://www.100md.com(姚秀霞 王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