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给予高压氧及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加用半夏汤每日2次口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4 d和8 d后,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34.4%及65.6%,明显高于12.5%及34.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能够对病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不仅能够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原;缺氧;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通常指人体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的当时或数天内发生的因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疾病,高海拔地区常见及多发病之一[1]。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一般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慢性是高原世居者和高原长期移居者发生的损伤,慢性高原缺氧时会影响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其中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就是心脏[2-3]。急性是初入高原时出现的急性缺氧反应或疾病,它与慢性高原缺氧损伤在病理形态学变化、发病机理及临床经过都是有所不同的,依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或良性)和重型(或恶性)。迄今有关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条件下对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对于高原医学领域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年龄在22~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3.4岁,全部为男性,在海拔3000~5000米,大气压61.271 kPa,氧分压12.989 kPa,血氧饱和度为84%~89%从事体力工作。早期心脏健康,在到达高原后,发生的头痛、头晕、疲乏、烦躁、失眠、心悸、胸部闷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眼花、手足发麻或双手抽搐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病程4~7 d,发病后即转送至海拔2600米处进行相关的治疗。开始治疗时检测到64例患者的心肌酶有比较明显的升高,心电图表明患者有早搏、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现象[4]。按就诊时间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等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高压氧及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另外加半夏汤2次/d口服。分别治疗4 d和8 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酶的变化及心电图波动情况。
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后心肌酶及心电图正常,临床疗效显著。②有效:心肌酶虽未达到正常但是已经有所下降,心电图中的检测项有几项是正常的,临床疗效改善。③无效:心肌酶没有下降,心电图一直异常。显效和有效相加即为总有效率。
2 结 果
治疗4 d和8 d后,计算观察组的显效率分别为34.4%(11/32)和65.6%(21/32),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12.5%(4/32)和34.4%(11/32)(P均<0.05),结果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l 治疗4天和8天后两组疗效对比
组别天数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总有效率(%)
观察组4天1112934.471.9
8天2110165.696.9
对照组4天4171112.565.6
8天1119234.493.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一般认为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系高原(山)各种环境因素,诸如低氧、低温、日差较大、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及紫外线强、地球化学异常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缺氧起决定作用。自从人类最早认识高原环境可对机体造成影响以来,历经几个世纪,人们对高原病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早关于其记载仅散见于一些关于军事和通常的旅行记录中,高原地区的居民为了生存和繁荣本民族,在征服和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高原病的存在[5],在生产实践中也加深了对高原病的认识,18世纪末,随着登山运动的蓬勃开展,加之由于人体生理学知识的日益丰富和有关大气物理学的研究日渐完善,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日渐了解,同时对高原病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原则也日趋科学。心脏是人体内对缺氧较为敏感的器官,容易因严重缺氧缺血造成心肌损伤。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常规治疗中,高压氧能够通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心率减慢,机体缺氧状态改善,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配合其他的制剂量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收缩,改善心肌损伤。半夏辛散消痞,化痰散结,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半夏汤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耐受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汤,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能够较快缓解病情,有利于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所涉及的全部患者均病程较短,而久居高原地区因长期缺氧导致的慢性心肌损伤的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库薇.高压氧联合药物与单独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2]周黎平.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J].临床医学,2009,29(11):77-78.
[3]袁静,赵久玲,王玉水.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性心肌损伤的疗效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8):
4447-4448.
[4]毕文君.斑点追踪成像与血清心肌酶评价兔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的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3.
[5]李春富.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8(3):222-223., 百拇医药(封吉化)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原;缺氧;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通常指人体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的当时或数天内发生的因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疾病,高海拔地区常见及多发病之一[1]。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一般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慢性是高原世居者和高原长期移居者发生的损伤,慢性高原缺氧时会影响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其中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就是心脏[2-3]。急性是初入高原时出现的急性缺氧反应或疾病,它与慢性高原缺氧损伤在病理形态学变化、发病机理及临床经过都是有所不同的,依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或良性)和重型(或恶性)。迄今有关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条件下对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对于高原医学领域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年龄在22~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3.4岁,全部为男性,在海拔3000~5000米,大气压61.271 kPa,氧分压12.989 kPa,血氧饱和度为84%~89%从事体力工作。早期心脏健康,在到达高原后,发生的头痛、头晕、疲乏、烦躁、失眠、心悸、胸部闷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眼花、手足发麻或双手抽搐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病程4~7 d,发病后即转送至海拔2600米处进行相关的治疗。开始治疗时检测到64例患者的心肌酶有比较明显的升高,心电图表明患者有早搏、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现象[4]。按就诊时间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等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高压氧及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另外加半夏汤2次/d口服。分别治疗4 d和8 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酶的变化及心电图波动情况。
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后心肌酶及心电图正常,临床疗效显著。②有效:心肌酶虽未达到正常但是已经有所下降,心电图中的检测项有几项是正常的,临床疗效改善。③无效:心肌酶没有下降,心电图一直异常。显效和有效相加即为总有效率。
2 结 果
治疗4 d和8 d后,计算观察组的显效率分别为34.4%(11/32)和65.6%(21/32),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12.5%(4/32)和34.4%(11/32)(P均<0.05),结果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l 治疗4天和8天后两组疗效对比
组别天数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总有效率(%)
观察组4天1112934.471.9
8天2110165.696.9
对照组4天4171112.565.6
8天1119234.493.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一般认为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系高原(山)各种环境因素,诸如低氧、低温、日差较大、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及紫外线强、地球化学异常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缺氧起决定作用。自从人类最早认识高原环境可对机体造成影响以来,历经几个世纪,人们对高原病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早关于其记载仅散见于一些关于军事和通常的旅行记录中,高原地区的居民为了生存和繁荣本民族,在征服和适应高原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高原病的存在[5],在生产实践中也加深了对高原病的认识,18世纪末,随着登山运动的蓬勃开展,加之由于人体生理学知识的日益丰富和有关大气物理学的研究日渐完善,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日渐了解,同时对高原病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原则也日趋科学。心脏是人体内对缺氧较为敏感的器官,容易因严重缺氧缺血造成心肌损伤。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常规治疗中,高压氧能够通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心率减慢,机体缺氧状态改善,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配合其他的制剂量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收缩,改善心肌损伤。半夏辛散消痞,化痰散结,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半夏汤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耐受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汤,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能够较快缓解病情,有利于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所涉及的全部患者均病程较短,而久居高原地区因长期缺氧导致的慢性心肌损伤的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库薇.高压氧联合药物与单独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2]周黎平.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J].临床医学,2009,29(11):77-78.
[3]袁静,赵久玲,王玉水.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性心肌损伤的疗效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8):
4447-4448.
[4]毕文君.斑点追踪成像与血清心肌酶评价兔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的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3.
[5]李春富.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缺氧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8(3):222-223., 百拇医药(封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