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4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断流术,研究组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自由门静脉压(FP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治疗价值;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断流联合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20.076.02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亦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首要原因,一旦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症,静脉血流因素发生变异,其脾功能就会发生亢进或充血性脾大,进而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等其他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分流或断流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分流断流联合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且取得了显著性进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5.7±10.5)岁;酒精性肝硬化2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49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4例,B级40例,C级18例;食管静脉中度曲张26例,重度曲张4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采用断流术,给予患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食管下段6~8cm进行游离,对冠状动脉主干及高位食管支进行完全离断;研究组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首先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脾切除,其中联合实施脾腔静脉分流术(SCS)20例、联合肠腔静脉分流术(MCS)14例、联合实施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LPCS)15例。使用直径为0.8cm的带环人工血管架桥进行SCS、MCS,人工血管和脾静脉之间需要进行端侧吻合,其与肠系膜上静脉及下腔静脉之间要进行端侧吻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完成断流或断流分流联合术后经胃网膜右侧静脉插管,采用玻璃水柱法对FPP进行测定,同时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FPP变化情况
术前,两组患者F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FPP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出现切口感染、裂开6例,腹腔出血3例,膈下感染2例,急性左心功能能衰竭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9%;参照组出现切口感染、裂开8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及膈下感染各6例,胰漏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主要采用断流、分流及两种方法联合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断流术不仅可以维持门静脉压力的稳定性,还能显著提高肝门静脉血液流量,且止血效果良好,治疗过程中不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一种术式,但是,实施断流术,并不能彻底有效的解决门静脉系统高压淤血情况,术后复发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分流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门静脉压力,还能显著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应用效果良好,但是,部分患者在实施分流术后,其门静脉血流量会有所降低,肝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分流术和断流术各有优势与缺陷,所以实施二者联合可进行有效互补;分流断流联合术充分发挥了两种术式的治疗优势,可显著减轻肝功能负担,还能有效避免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情况,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流断流联合术对脾胃区门奇静脉见反常血流侧支进行离断后,直接对出血病灶进行治疗,这不仅减少了门静脉压力,控制了血流量,还可对出血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门静脉向干血流灌注最大限度的保留,降低了门体脑病的发病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本组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FPP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充分证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采用断流分流联合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本文编辑:张钰 (刘岩 董艳)
[关键词]治疗价值;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断流联合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20.076.02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亦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首要原因,一旦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症,静脉血流因素发生变异,其脾功能就会发生亢进或充血性脾大,进而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等其他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分流或断流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分流断流联合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且取得了显著性进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5.7±10.5)岁;酒精性肝硬化2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49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4例,B级40例,C级18例;食管静脉中度曲张26例,重度曲张4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采用断流术,给予患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食管下段6~8cm进行游离,对冠状动脉主干及高位食管支进行完全离断;研究组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首先进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脾切除,其中联合实施脾腔静脉分流术(SCS)20例、联合肠腔静脉分流术(MCS)14例、联合实施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LPCS)15例。使用直径为0.8cm的带环人工血管架桥进行SCS、MCS,人工血管和脾静脉之间需要进行端侧吻合,其与肠系膜上静脉及下腔静脉之间要进行端侧吻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完成断流或断流分流联合术后经胃网膜右侧静脉插管,采用玻璃水柱法对FPP进行测定,同时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FPP变化情况
术前,两组患者F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FPP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出现切口感染、裂开6例,腹腔出血3例,膈下感染2例,急性左心功能能衰竭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9%;参照组出现切口感染、裂开8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及膈下感染各6例,胰漏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主要采用断流、分流及两种方法联合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断流术不仅可以维持门静脉压力的稳定性,还能显著提高肝门静脉血液流量,且止血效果良好,治疗过程中不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一种术式,但是,实施断流术,并不能彻底有效的解决门静脉系统高压淤血情况,术后复发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分流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门静脉压力,还能显著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应用效果良好,但是,部分患者在实施分流术后,其门静脉血流量会有所降低,肝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分流术和断流术各有优势与缺陷,所以实施二者联合可进行有效互补;分流断流联合术充分发挥了两种术式的治疗优势,可显著减轻肝功能负担,还能有效避免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情况,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流断流联合术对脾胃区门奇静脉见反常血流侧支进行离断后,直接对出血病灶进行治疗,这不仅减少了门静脉压力,控制了血流量,还可对出血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门静脉向干血流灌注最大限度的保留,降低了门体脑病的发病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本组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FPP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充分证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采用断流分流联合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本文编辑:张钰 (刘岩 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