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6年第18期
编号:12962655
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2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18期
     【摘要】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34例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采取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中心结合方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8..02

    支气管哮喘也叫作哮喘,主要是由于气道上皮细胞、噬中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嗜酸粒细胞等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哮鸣、呼吸困难、胸闷以及阵发性气急等,诱发该疾病的因素除了化学性气味、油烟、冷空气、花粉等,饮食因素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诱发原因[1]。支气管哮喘属于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我院对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哮喘病学》[2]中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中医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其中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9.8±4.2)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6.8±1.2)年。参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8.3±4.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6±1.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常规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要即刻从变应源中脱离出来,参照组34例患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等常规西医治疗,对于伴随感染的患者,可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具体组方为:黄芪30 g,石膏30 g,生炒白术15 g,地龙15 g,炙麻黄10 g,桑白皮30 g,生甘草15 g,蝉蜕10 g,栝蒌30 g,款冬花10 g,杏仁10 g,苏子15 g,黄芩15 g,葶苈子15 g,白果10 g,半夏6 g。临证加减:对于内燥便秘者加生大黄;对于口干严重者加麦冬、沙参;对于痰多者加陈皮、浙贝。以水煎煮2次,去渣取汁300 mL,1剂/d,分早晚两次口服,150 mL/次,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后观察效果。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疗效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对比,主要指标包括检测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第1 s用力呼气量百分率(FEV1%)。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经治疗后患者哮喘得到充分控制,咳嗽吐痰症状停止,肺部哮鸣音消失,并且经胸部X线片检查基本无异常;②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哮喘得到有效控制,咳嗽次数显著减少,哮鸣音尚可闻及,经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哮喘未得到明显控制,咳嗽吐痰、哮鸣音未改善甚至加重,经X线片检查显示基本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各项文本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34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8例(82.35%),有效6例(17.65%),无效0例(0.00%),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34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8例(52.94%),有效8例(23.53%),无效8例(23.53%),临床总有效率为76.47%。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3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分别为(1.64±0.39)L、(2.79±0.45)L,FEV1%分别为(65.46±6.21)%、(82.03±5.26)%;参照组3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FEV 1分别为(1.65±0.33)L、(2.02±0.41)L,FEV1%分别为(65.77±6.56)%、(72.11±4.98)%。两组干预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本质。该种气道炎症会导致一系列咳嗽、呼吸困难、胸闷以及支气管狭窄等症状,进而诱发哮喘疾病发作,可以说支气管是由多种炎性介质与炎性细胞参与的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4]。哮喘是一种集体质、病因及诱因等各类因素于一体的身心性疾病,多数患者还可能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种情绪的存在无疑会加重哮喘的疾病进展,造成垂体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出现紊乱,迷走神经亢奋,呼吸道炎症造成呼吸道高反应,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又会进一步引起气流受阻,最终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5]。

    在西医治疗方面,往往采用控制感染、止咳祛痰、支气管平滑肌解痉等常规治疗,从而取得相应的疗效。而在中医学领域中,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根源为“宿痰内伏于肺”“气道挛急”“风盛痰阻”,而外部诱因则为感染风邪,痰遇风动、气因痰阻、痰随气升,二者相互搏结以致气道壅塞、肺管狭窄[6]。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标准原则就是“平时治本,发时治标”,所以治喘必先治痰。从中医理论来看,“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所以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不管疾病处于缓解期还是发作期,都应当做好祛邪痰的准备,并且注重补脾益肺。在本组中药组方中,炙麻黄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生石膏具有清泻肺热之功效,二者配伍,共奏平喘清热的功效;白果能发挥出敛肺定喘的功效,和桑白皮、杏仁、黄岑、麻黄等配伍,可强化化痰定喘、宣肺清热的效果;苏子、葶苈子可化痰平喘、降气泄肺以攻浊痰;地龙可解痉镇静、祛痰止咳,具有消除支气管水肿、痉挛以及抗过敏的功效,并且能有效缓解气道阻塞的现象;半夏、款冬及栝蒌具有清热化痰的效果;黄芪具有固表益气、扶正之功效,佐以炒白术可强化补益脾肺的功效;甘草可调和诸药,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降气平喘、清热化痰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参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中心结合方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郝一鸣,王忆勤,洪毓键,闫秀丽,张晓丹,翁诗婷,于明杰,金美玲,顾洪亮.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1:2748-2751.

    [2]李明华,殷凯生.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

    [4]尚云飞,朱立成,朱文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04-2208.

    [5]张天嵩,张 素,李秀娟,杨克敏,张伟伟,潘宝峰,黄诚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12:40-45.

    [6]胡国华,林 鸣,畅亦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哮喘儿童Th1/Th2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24:3386-3388.

    本文编辑:鲁守琴, 百拇医药(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