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常规治疗+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85.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显著高于研究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加用胺碘酮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2.0.0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是指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病变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1]。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压力以及人们给自己的压力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并发症的一种,一旦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就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果不能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导致死亡的发生[2]。选取我院心脏科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且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5例,将上述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应用常规治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临床表现等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其中男42例,女43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0.6±5.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8±1.1)年。所有患者无呼吸道疾病、无电解质紊乱以及肾功能缺陷等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治疗,即在患者入院后行吸氧治疗,控制患者盐量的进食,补充钾镁元素,同时口服洋地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胺碘酮(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254)治疗,首次注射的剂量为150 mg,注射的时间需在10 min内完成,为保证治疗效果,可以在间隔
10~15 min后行追加注射,劑量为150 mg,在24 h内注射的次数不超过8次,静脉注射3~4天后改为口服,1片/次,2次/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一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在予以治疗后室性早搏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室性早搏减少>70%,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室性早搏和临床症状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4%;研究组显效16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包括胸闷2例,恶心2例;研究组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有出现胸闷1例,出现恶心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特点,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极其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增加了临床的死亡率,因此,缓解患者心肌缺血,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胺碘酮常被应用于临床中治疗心律失常,胺碘酮可以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心肌,降低其耗氧量,防止发生心力衰竭,从而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显示,应用胺碘酮治疗具有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肌功能,本次研究结果与该报道结果基本一致[4]。
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85.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显著高于研究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加用胺碘酮治疗,提高了患者整体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娟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10(08):132-134.
[2]柳瑞梅,李德增,慕守满.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6(21):182-183.
[3]雷 娜.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30):91-93.
[4]杨 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9(01):65-67., 百拇医药(周辉)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2.0.0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是指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病变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1]。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压力以及人们给自己的压力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并发症的一种,一旦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就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果不能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导致死亡的发生[2]。选取我院心脏科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且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5例,将上述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应用常规治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临床表现等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其中男42例,女43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0.6±5.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8±1.1)年。所有患者无呼吸道疾病、无电解质紊乱以及肾功能缺陷等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治疗,即在患者入院后行吸氧治疗,控制患者盐量的进食,补充钾镁元素,同时口服洋地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胺碘酮(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254)治疗,首次注射的剂量为150 mg,注射的时间需在10 min内完成,为保证治疗效果,可以在间隔
10~15 min后行追加注射,劑量为150 mg,在24 h内注射的次数不超过8次,静脉注射3~4天后改为口服,1片/次,2次/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一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在予以治疗后室性早搏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室性早搏减少>70%,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室性早搏和临床症状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4%;研究组显效16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包括胸闷2例,恶心2例;研究组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有出现胸闷1例,出现恶心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特点,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极其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增加了临床的死亡率,因此,缓解患者心肌缺血,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胺碘酮常被应用于临床中治疗心律失常,胺碘酮可以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心肌,降低其耗氧量,防止发生心力衰竭,从而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显示,应用胺碘酮治疗具有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肌功能,本次研究结果与该报道结果基本一致[4]。
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85.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显著高于研究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加用胺碘酮治疗,提高了患者整体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娟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10(08):132-134.
[2]柳瑞梅,李德增,慕守满.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6(21):182-183.
[3]雷 娜.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30):91-93.
[4]杨 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9(01):65-67., 百拇医药(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