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施行干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效果,以深入分析及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本院施行干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干预治疗措施,联合应用的措施有呼吸机辅助吸氧、抗凝药、利尿剂及前列环素药物等,以使患儿的活动耐量、生存几率及生活质量等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12个月,发生早期死亡的有1例,则死亡率为4%(1/25),其余24例患儿的恢复效果均较良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可直接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或可引发早期夭折,因此,对此并患儿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以提高患儿的生存几率,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8.0.02
先天性心脏病因严重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可引起小儿患者早期夭折[1],临床多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此病,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发育不成熟,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跃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干预指征逐渐趋于幼龄化[2],并经实践检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观察其疗效,以总结临床体会,内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本院施行干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的病例基本资料统计表,见表1。观察其表现可包括:发热多汗、咳喘、喘息、心率快、营养不良且发育滞后。经调查统计,其中21例患儿于治疗前伴有小儿肺炎、心衰病史。通过强心剂、利尿剂、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处理后症状改善。对本组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及X线胸片检查,或心血管造影检查。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完成明确诊断:非发绀型的先天性心脏病19例,其中11例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例(静息经皮氧饱和度为0.76~0.92,平均值为(0.81±0.10),有1例缺氧发作)。
1.2 治疗方法
本院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干预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呼吸机辅助吸氧;应用抗凝药华法林,按小儿患者个体情况所需进行给药,初次口服剂量为0.5~20 mg,以后每日的维持量为2.5~7.5 mg,此药奏效慢但效果持久。如需迅速抗凝治疗时,应用肝素或在肝素基础上联用此药;给予利尿剂治疗;应用前列环素药物,静滴5 mg/(kg·min),此药为血栓素的对抗剂,主要起到抗血小板及舒张血管的作用,以减少血栓的形成。
2 结 果
全部患儿均经鼻插管辅助呼吸并送入ICU进行24 h监护,同时经鼻管泵控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期间有8例患儿并发肺炎、2例肺不张,通过气管插管治疗后症状缓解;3例出现肺动脉高压的危象、3例出现低心排出量、3例发生不同情况的心律失常,经及时对症处理后,上述情況均得到有效控制。本组患儿辅助呼吸的时间为6~72 h,平均(30.53±11.41)h。离院后跟踪随访1~12个月,发生早期死亡的有1例,则死亡率为4%(1/25),其余24例患儿身体恢复效果均较为满意,但仍需坚持一定的干预治疗,以防发生突发性死亡事件。
3 讨 论
先天性心脏病为先天性畸形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组,是指在胚胎发育阶段由于心脏和大血管的发育形成受到障碍或异常而造成解剖结构出现异常情况,或婴儿出生后其心脏内部本应自动进行关闭的通道未能及时闭合或未完全闭合等情形[3]。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不可小视,有些可同时合并多种先天畸形,且症状不同而千差万别,最轻者可终身无影响无症状,而重者于出生后立即出现严重病症,如缺氧、休克等,甚至过早夭折。少部分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5岁之前可有自愈机会;也有少部分患者的先天畸形很轻微、对血液循环功能并无明显不良影响,而无需采取任何治疗;但大多数此病患者需通过早期干预治疗,以提高其生存几率。随医学上心肌保护技术、监护技术等水平的飞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极大提高,开展的对象逐渐也以趋向幼龄化,目前,多数的患儿如能及时接受干预治疗,有一定的机会可恢复至正常人状态,而且不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本组25例患儿接受干预治疗后有24例效果较好,总结体会为:建立早期干预治疗观念、充分进行各项措施准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注重心肌保护与体外循环的科学管理、强化心肌功能监护和应用抗生素以预防不良并发症、充分镇静休养并适当延长辅助呼吸的时间;并且早期床边X线片观察其动脉血流情况,并及时注意清除患儿呼吸道内分泌物,保证体液量出入平衡,定时给予血气及生化检测,更要早期注意营养的补充等。
综上所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早期接受干预治疗,把握住最佳治疗时机,以提高其生存几率,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梦苒,韩继彪,邬 松,张俊峰,韩 浩,张桂敏.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小切口治疗体会[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1): 82-84.
[2]陈晓琪,邵秀敏,陈 琼,梁道喜,刘丽婷.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3):299-300.
[3]李桂珍,韩 琳.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8):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百拇医药(李燕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8.0.02
先天性心脏病因严重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可引起小儿患者早期夭折[1],临床多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此病,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发育不成熟,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跃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干预指征逐渐趋于幼龄化[2],并经实践检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观察其疗效,以总结临床体会,内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本院施行干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的病例基本资料统计表,见表1。观察其表现可包括:发热多汗、咳喘、喘息、心率快、营养不良且发育滞后。经调查统计,其中21例患儿于治疗前伴有小儿肺炎、心衰病史。通过强心剂、利尿剂、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处理后症状改善。对本组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及X线胸片检查,或心血管造影检查。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完成明确诊断:非发绀型的先天性心脏病19例,其中11例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例(静息经皮氧饱和度为0.76~0.92,平均值为(0.81±0.10),有1例缺氧发作)。
1.2 治疗方法
本院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干预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呼吸机辅助吸氧;应用抗凝药华法林,按小儿患者个体情况所需进行给药,初次口服剂量为0.5~20 mg,以后每日的维持量为2.5~7.5 mg,此药奏效慢但效果持久。如需迅速抗凝治疗时,应用肝素或在肝素基础上联用此药;给予利尿剂治疗;应用前列环素药物,静滴5 mg/(kg·min),此药为血栓素的对抗剂,主要起到抗血小板及舒张血管的作用,以减少血栓的形成。
2 结 果
全部患儿均经鼻插管辅助呼吸并送入ICU进行24 h监护,同时经鼻管泵控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在治疗期间有8例患儿并发肺炎、2例肺不张,通过气管插管治疗后症状缓解;3例出现肺动脉高压的危象、3例出现低心排出量、3例发生不同情况的心律失常,经及时对症处理后,上述情況均得到有效控制。本组患儿辅助呼吸的时间为6~72 h,平均(30.53±11.41)h。离院后跟踪随访1~12个月,发生早期死亡的有1例,则死亡率为4%(1/25),其余24例患儿身体恢复效果均较为满意,但仍需坚持一定的干预治疗,以防发生突发性死亡事件。
3 讨 论
先天性心脏病为先天性畸形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组,是指在胚胎发育阶段由于心脏和大血管的发育形成受到障碍或异常而造成解剖结构出现异常情况,或婴儿出生后其心脏内部本应自动进行关闭的通道未能及时闭合或未完全闭合等情形[3]。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不可小视,有些可同时合并多种先天畸形,且症状不同而千差万别,最轻者可终身无影响无症状,而重者于出生后立即出现严重病症,如缺氧、休克等,甚至过早夭折。少部分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5岁之前可有自愈机会;也有少部分患者的先天畸形很轻微、对血液循环功能并无明显不良影响,而无需采取任何治疗;但大多数此病患者需通过早期干预治疗,以提高其生存几率。随医学上心肌保护技术、监护技术等水平的飞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极大提高,开展的对象逐渐也以趋向幼龄化,目前,多数的患儿如能及时接受干预治疗,有一定的机会可恢复至正常人状态,而且不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本组25例患儿接受干预治疗后有24例效果较好,总结体会为:建立早期干预治疗观念、充分进行各项措施准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注重心肌保护与体外循环的科学管理、强化心肌功能监护和应用抗生素以预防不良并发症、充分镇静休养并适当延长辅助呼吸的时间;并且早期床边X线片观察其动脉血流情况,并及时注意清除患儿呼吸道内分泌物,保证体液量出入平衡,定时给予血气及生化检测,更要早期注意营养的补充等。
综上所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早期接受干预治疗,把握住最佳治疗时机,以提高其生存几率,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梦苒,韩继彪,邬 松,张俊峰,韩 浩,张桂敏.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小切口治疗体会[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1): 82-84.
[2]陈晓琪,邵秀敏,陈 琼,梁道喜,刘丽婷.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3):299-300.
[3]李桂珍,韩 琳.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8):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百拇医药(李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