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 > 2016年第34期
编号:13070314
浅析核磁共振的临床应用及其危害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5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34期
     【摘要】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大进步,突破了以人体组织解剖面为基础的传统框架,它的临床运用大大推动了医学影像学及神经生理学的迅速发展。笔者简要分析了核磁共振在脑与脊髓、头劲部、胸、腹部、盆腔、肌肉骨骼系统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磁共振;临床应用;危害;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4..01

    核磁共振成像也称磁共振成像即MRI英文全名为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其工作原理是将人体放置于强磁场内通过脉冲激发人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产生磁共振现象从而获得电磁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最后构成图像。20世纪80年代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被引入到临床诊断中,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最普遍的检查方式之一。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大进步,突破了以人体组织解剖面为基础的传统框架,它的临床运用大大推动了医学影像学及神经生理学的迅速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76 字符